同样是鸡,野鸡能跟家鸡杂交吗?为什么?

猎奇动物社 2025-02-26 09:53:37

野鸡和家鸡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通常来说,家养动物和它的野生祖先也只有一字之差,比如家猪和野猪,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同样是鸡,野鸡跟家鸡只是野生和家养的区别,应该不存在生殖隔离,是可以杂交的。

但其实,野鸡和家鸡并不是一种动物的野生和家养,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鸟。不过,奇怪的是它们竟然真的可以杂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野鸡和家鸡不一样

虽然家猪确实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但家鸡和野鸡可不一样。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野鸡,野鸡其实是雉鸡的俗称,而雉鸡是雉科雉属下的鸟类,它是我国最常见的野生鸟类之一。

雉鸡又名环颈雉,从它的别名上就能看出,它的脖子上有一个颈环,而且是白色的。不过,与绝大多数的鸟类一样,这种特点是雄性独有的,雌性则暗淡的多,它的羽毛主要以棕褐色和灰色为主。除了脖子的特点外,雄性的雉鸡羽毛则鲜艳的多,尤其是头部呈金属绿色,有明显的红色眼斑和肉垂。(如下图,图注:雉鸡夫妇)

看完了雉鸡也就是野鸡的特点,我们其实就能发现一个问题:它跟家鸡长得差别太大了!没错,虽然动物被驯化后会发生许多变异,但是差异太大一定是有问题。

而家鸡真正的野生祖先其实是红原鸡。红原鸡是同样也是雉科下的鸟类,不过它不是雉属,而是原鸡属。仅仅是从物种分类上看,家鸡的祖先红原鸡与野鸡就好比猫和老虎一样(都是猫科,但一个是猫属,一个是豹属)。除了种属的差异外,外观上,它们也是大相径庭。红原鸡羽毛要比雄性雉鸡还要艳丽,有橙色、棕色、红色、金色、灰色、白色、橄榄色,甚至还有金属绿色。而且雄性原鸡还有一个红色的大鸡冠以及肉垂。

上图就是红原鸡,它其实与许多家养的大公鸡非常相似,只是家鸡在人工驯养下,尾羽没有那么长了,身体更加浑圆了,毕竟人要吃肉,这种精干的身形显然是会被选择性优化的。

至于雌性的红原鸡,它其实跟我们如今散养的母鸡差不多,毕竟雌性红原鸡本来就其貌不扬的,再变化也有个极限。

因此,家鸡和野鸡的差异其实是非常大的,它们压根就不是一个物种。不过,即便如此,也没能影响到它们杂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接着聊。

雌雄红原鸡

跨越物种的“爱恋”

众所周知,不同的物种之间是存在生殖隔离的,所谓的生殖隔离就是物种间的生殖屏障,简单的说就是就算地缘关系挺近的,可物种不一样的类群之间没法互相交配,或者不容易交配成功,这就是一种隔离机制。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础,当生殖隔离逐渐的形成后,一个物种才能演化成不同的物种。而作为独立物种的家鸡(红原鸡)和野鸡(雉鸡),它们显然是有了生殖隔离才形成的。

灵长目的演化也是生殖隔离的结果

但是,人们在饲养的过程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鸡竟然跟野鸡不仅能搞到一块去,还能正常的产下蛋,最关键的是蛋还能正常的孵化。

这不禁刷新了许多人的认知,毕竟杂交不罕见,比如狮虎兽就是狮子和老虎杂交的产物,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产物。但是它们的杂交是很困难的,受孕几率只有万分之一。而且它们还是同科同属下的动物,为何家鸡和野鸡作为同科不同属下的动物能够例外呢?

其实,并不是家鸡和野鸡突破了生殖隔离,而是它们本身的生殖隔离就不彻底。首先,在生殖隔离的彻底程度上,哺乳动物要比鸟类彻底一些,而鸟类比鱼类彻底一些,鱼类比植物要彻底一些。

举个例子,我们如今吃的柑橘类的水果基本上都是杂交的结果,比如橙子是柚子和橘子杂交的产物,青柠是柚子与香橼的产物等等。而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自然环境下,鸟类整体杂交率竟然超过了10%,像极乐鸟科下的鸟更是乱了套,它们的杂交率高达42.9%,雁形目下的鸟类也不甘示弱,以46.1%的种间杂交率高居榜首。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许多野生的鸟类都会悄悄的跟其他物种繁殖,而且只要亲缘关系不算太远,它们总是能生下个一儿半女。

而家鸡和野鸡同本质上说,其实是同科不同属的鸟,如果按照进化关系放在哺乳动物中,几乎是不可能杂交成功的。但在生殖隔离不彻底的鸟类中,就显得简单的多了。它们在人工圈养下,发情期时找不到同类,就会对异类下手,其实狮虎兽的诞生就是这种作用的结果,毕竟它们在自然环境下,见了面只会爆发大战或者各自离去,压根扯不到繁殖这件事上。

在人工圈养下,野鸡和家鸡这两种繁殖习性基本一样的动物就会发生繁殖行为,加之它们的生殖隔离本身就不彻底,成功受孕并孵化,于是大雉鸡这一全新的杂交种出现了。

大雉鸡其实是雄性雉鸡与雌性家鸡交配后的产物,反过来的后代叫杂交雉,它们的体型跟家鸡差不多,只是细长了一些,而且继承了雉鸡细长的尾羽。近些年,鸟类学家们在东北发现了许多半野生的大雉鸡。这些大雉鸡就没有人为干预的因素了,是野生的雉鸡与散养在山林中的家鸡自由恋爱后的结果。

不过,它照样没有逃过生殖隔离的约束,与狮虎兽和骡子一样,大雉鸡也是高度不育的,而且根据上世纪末日本的学者做过的杂交试验的数据来看,即便是受孕也没有那么简单,最关键的是这些大雉鸡生长也比其他的正常鸡要缓慢很多。

这显然不符合人对杂交种的预期,比如骡子,它将马和驴的优点集于一身,能驮能跑,还不挑食,所以在上世纪,骡子几乎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畜力工具。而这个大雉鸡不太好培育不说,它好勇斗狠,最关键的是它们还是偏肉食的,得吃高蛋白的虫子。所以,也就没有了太大的培育价值。

综上

野鸡和家鸡虽然是不同的物种,而且还是跨属的物种,但生殖隔离不是很彻底的它们依然是可以杂交的,不过,受生殖隔离的约束,它们杂交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后代高度不育。

虽然野鸡和家鸡能产下大雉鸡,但在纯野生环境下,家鸡的祖先红原鸡是不会跟雉鸡繁殖的,这是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不同,红原鸡喜欢密林,而雉鸡则喜欢山地丘陵和农田附近,这其实是生殖隔离的一种-地理隔离。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