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出版社,2021.
王辰,胡大一,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与锻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张伟,李红."深呼吸训练对慢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20,27(8):45-50.

白天忙忙碌碌,到了晚上,终于能躺在床上歇口气。可有些人一躺下,就觉得胸口闷得慌,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怎么翻身都不舒服。
还有些人,熬了一天,咳嗽却在夜里变本加厉,咳得天昏地暗,咳得枕边人都想搬去客厅睡。

肺不好的人,晚上特别难熬,气短、咳嗽、痰多,怎么都睡不踏实。医生倒是有办法,开点药,嘱咐几句,可药吃了,病还是病,日子还是难过。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肺舒服一点儿?有,而且一点儿都不麻烦,睡前躺在床上,做上三个小动作,不用花钱,也不用费劲,时间长了,肺会慢慢地松一口气。

小时候过生日,最开心的事就是许愿吹蜡烛。
那时候,肺活量好得不得了,呼的一口气,蜡烛全灭了。可现在,很多人肺不行了,想吹灭一根蜡烛,都费劲。
这就是肺的弹性变差了,呼气没力气,气排不干净,肺里老是憋着一堆废气。

那怎么办?就学小时候吹蜡烛的样子,轻轻地、慢慢地把气吹出去。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嘴巴抿起来,留个小缝,像吹口哨那样,用鼻子吸气,用嘴巴慢慢地吹气,尽量把肺里的气吹干净。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肺里的空气流动起来,不至于积着废气,还能让肺泡扩张得更充分,氧气进得更多,血液里的氧浓度也能提高一点儿。

有研究发现,这种“缩唇呼吸”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慢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困难,让他们喘得没那么厉害。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做个五六分钟,别小看这个动作,时间长了,肺会越来越轻松。
第二个动作:拍拍肺,把痰震出来肺就像个海绵,时间长了,里面总会积点脏东西。
特别是老烟民,肺里常年堆着黑乎乎的痰,咳也咳不出来,憋在肺里,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
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肺把痰震出来——拍背。这个方法,其实医院里常用,特别是给那些不会自己咳痰的病人。
做法也不复杂,自己一个人就能操作。

先坐起来或者侧躺,手掌稍微弯一点儿,像个小碗一样,然后用手掌轻轻地拍自己的背,从下往上拍,重点拍肺底部的位置,也就是后背靠近腰的地方。这个动作能让肺里的痰松动,帮助它更容易排出来。
如果家里有愿意帮忙的人,也可以让家人帮着拍,力度稍微大一点儿,效果会更好。

有些人一拍就咳嗽,别担心,这是好事,说明痰被震动出来了。拍完之后,最好再配合“吹蜡烛”式的呼气,把痰慢慢地咳出来。
每天睡前拍一拍,肺会越来越干净,夜里也不会总是被痰憋醒。

很多人觉得,肺病就是肺的问题,其实不光是肺,胸廓的灵活度也很重要。
简单来说,肺就像个气球,肋骨和肌肉就是一只手,如果这只手僵硬了,气球也吹不大,肺就不能充分扩张,呼吸自然也就浅了。

睡前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拉伸动作,帮助肺更好地扩张。
方法是这样的:躺在床上,两只手慢慢举过头顶,尽量往上伸展,同时用鼻子深吸一口气,感觉胸腔被拉开,肋骨也跟着扩张。然后慢慢把手放下来,同时用嘴巴慢慢地把气吐干净。
这么来回做个五六次,胸腔会变得更柔软,肺也能更充分地扩张。
这个动作对那些经常驼背、肩膀紧的人特别有用。很多人长期坐着,胸口总是压着,肺被挤得喘不过气,时间长了,呼吸越来越浅,肺活量也越来越差。
每天睡前拉一拉,能让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呼吸自然也会更顺畅。

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些动作真的有用吗?国外很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比如“吹蜡烛”式的缩唇呼吸,美国胸科学会的指南里就有推荐,它能有效减少肺病患者的气短症状,提高运动耐受力。
而拍背排痰,更是医院里常见的康复手段,很多慢阻肺病人,就是靠这个方法,把肺里的痰慢慢排干净的。
这些动作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让肺病一下子痊愈,但它们就像是给肺做按摩,能让肺舒服一点儿,能让夜晚没那么难熬。
只要每天坚持做,肺会慢慢变得轻松,人也会觉得没那么憋闷了。

肺病这个东西,最怕的就是拖。很多人,开始只是咳嗽,觉得没什么,拖着拖着,就变成了慢性支气管炎,变成了慢阻肺,等到真喘不上气了,才开始后悔。
可肺这个器官,坏了就很难修复,越早开始养护,越有机会让它保持得更久一点儿。
这三个睡前的小动作,不花钱,不费劲,随时都能做。哪怕只是做个一两分钟,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等到哪天,你发现自己晚上不再那么憋得慌,咳嗽少了,痰也没那么多了,就会明白,坚持下来的这段时间,真的没有白费。

今晚睡觉前,不妨试试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