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县为日本侵华“后备军”立碑纪念,五壮士千里砸碑结果如何?

我是洋洋 2025-04-27 16:48:16

2011年8月4日,北京火车站挤满了人,大家举着“热烈欢迎五壮士凯旋归来”的标语,迎接五个从黑龙江方正县回来的年轻人。这些人到底干了啥,为啥这么多人跑来接他们?

事情的起因是黑龙江方正县耗资70万元,为日本侵华时期的“开拓团”成员竖立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碑位于所谓的“中日友好园林”内,然而,中国人却被禁止自由进入该园区。

次日下午3点,五名年轻人抵达了“日本开拓团”纪念碑所在地。不料,行踪可能已泄露,导致他们的计划遭遇严重阻碍:通往中日友好园林的所有道路已被全面封锁,警方安排了全天候的巡逻。面对这一情况,他们一致判断正门进入已无可能。于是,他们决定驱车绕行数公里,计划从山后绕道进入。

五个人艰难地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途中多次摔倒。他们越过了一堵墙和两道铁丝网,成功避开了七八名看守人员,最终到达了那座让他们长期痛恨的“纪念碑”前。

刚开始用锤子敲了几下,就被巡逻的园林工作人员发现了。尽管被拦着,这五个人还是找机会继续砸碑。但这座纪念碑的材料太结实了,他们敲了五六分钟,只在上面留下一个小坑,其他几乎没啥损坏。

在混乱中,几个人迅速拿出事先准备的红色油漆,毫不犹豫地泼向“开拓团”纪念碑上的名单。这一举动立即激起了园林工作人员的愤怒。就在他们与现场保安发生争执并扭打在一起时,大量警察赶到现场,强行制止了砸碑的行为。

这些年轻人在警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前往当地警局进行笔录。面对警方的询问,五人一致表示:中国领土上为侵略者立碑,不仅是对历史的遗忘,更是对国家的侮辱。警方一时无言以对,鉴于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危害性较低,最终决定不予追究法律责任,仅对他们的过激行为进行了口头教育后便予以释放。但警方明确要求:五人必须立即离开方正县。在得到他们的承诺后,警方亲自驾车护送他们的车辆驶上高速公路,确保安全后才返回。

在回去的路上,五个人心里都不是滋味。本来想着大干一场,把那侵略者的纪念碑给砸了,结果啥也没干成,连个印子都没留下。这种感觉,真是让人憋屈得不行。

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失落地抵达北京站时,发现二站台早已挤满了人。一条醒目的横幅挂在人群前方,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砸日碑勇士凯旋归来"。尽管他们的行动未能完全达成目标,但这份勇气仍然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更有民间团体为每位参与者颁发了2000元奖金以示鼓励。面对如此热烈的欢迎场面,五人不禁热泪盈眶。他们坦言,虽然砸碑行动未能成功,但绝不后悔,只希望类似方正县那样的碑文永远不再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然而,这种观点显然难以让人信服。有网友言辞犀利地反驳县长的言论:“如果有人在你的家里搞破坏,你会为他立碑纪念吗?”对于采访中提到的“反思”一词,网友们更是感到愤怒:“犯错的人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让受害者立碑反思,这算哪门子道理?!”

20世纪初期,日本政府大力鼓吹“满洲地区是充满希望的新天地,拥有广阔的边界线”。在这种宣传攻势下,日本组织了33万主要由贫困人口构成的“开拓团”,从本土出发,强行进入中国东北地区。这些开拓团配备了与正规军相同的火炮和机枪,进入东北后,凭借武力优势,对当地居民进行强制交易,强行征用了约3.9亿亩土地。这一行为导致超过500万中国居民失去家园,被迫迁入日本人设立的“集团部落”,在那里遭受了严重的压迫和虐待。

与此同时,这些日本侵略者大肆搜刮我国的关键资源,包括煤炭和木材等民生必需品。他们将这些物资作为燃料,大量运往日本本土,以满足其国内需求。

根据历史记录,日本在侵华期间组织了超过860个所谓的“移民团”。这些团体按照军队的编制集中居住,实际上是在执行日本政府的战略计划。他们的主要目的有三个:首先,试图通过大规模移民将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化”,使其成为日本的第二个“家园”;其次,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储备人力资源;最后,通过向外移民缓解日本国内的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这些移民团的存在,不仅侵占了中国的土地,还对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这些所谓的“先驱者”本质上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无异,他们不过是没有穿着军装的侵略者罢了。

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展开,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日军在东北的统治迅速崩溃。面对这一局势,在华的日本民众陷入极度恐慌。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部分人选择返回日本本土,有的则因绝望而结束生命,还有不少人决定留在中国生活。

战争结束后,东北地区的居民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那些因战乱流落至此的日本侨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日本人在黑龙江方正县形成了规模最大的聚居区。他们与当地居民通婚、经商,日常生活中也习惯使用日语交流。令人欣慰的是,当地中国民众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友善,仿佛曾经的战争阴霾从未在他们之间留下任何隔阂。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座园林纪念碑不仅本身具有讽刺意味,更令人不解的是,方正县竟然规定只有日本人可以参观,而中国人却被拒之门外。在中国境内,竟然存在一个禁止本国公民进入的景点?

这一行为被曝光后,立即引发了巨大争议。有评论指出:"方正县竟然用公共资金为日本侵略者建纪念碑,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就替侵略者唱赞歌,难道忘记了国家曾经遭受的屈辱吗?"

随着争议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五壮士"破坏石碑事件的发生。尽管这五个人的举动显得不够冷静,但公众对他们"敢于砸碑"行为的赞扬和支持,实际上反映了对方正县在发展过程中忽视民族尊严做法的一种强烈不满和批评。

针对五名男子破坏纪念碑的冲动举动,央视知名评论员白岩松明确表示不赞同这种做法。他认为,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虽然能暂时宣泄情绪,但本质上仍属于非理性行为,不仅可能对公共财产造成损害,还会让参与者自身陷入法律风险。面对类似设立争议性纪念碑这样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采取更为理性的处理方式,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避免使用过激手段。白岩松强调,社会矛盾的解决需要建立在法治框架内,任何形式的暴力对抗都不值得提倡。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