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巡视山东途经孔庙,许世友:孔子是最大的地主

小英历史加油站 2023-11-29 11:15:03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前言

1952年,毛主席前往山东视察,了解当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表现情况。山东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文化中心及出海口,历史上始终肩负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作用。

因此毛主席向来很关注山东的发展情况,这一省份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的生存水平。

当时在山东主政的许世友将军就作为东道主,随行陪侍毛主席。在大致了解了经济发展情况之后,毛主席也放下心来,对山东的情况表示了赞赏。

随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一行人前往曲阜,瞻仰孔府等孔子遗迹。面对这些恢弘的历史建筑,毛主席啧啧赞叹。

许世友却是很不屑一顾:“孔老二家就是山东最大的地主!”

毛主席也不反驳,只是说道:“诶,他们家也为国家发展做了贡献嘛!”

许世友将军和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说呢?

孔府、孔庙、孔林

众所周知,在山东曲阜有着极为著名的三座孔子遗迹:孔府、孔庙、孔林。至少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三处建筑都不是当代人修筑的纪念景观,而是货真价实流传千年的历史建筑。

孔子成为儒家领袖之后,他的故居就一直保存了下来,哪怕是秦始皇当政的时代,也没有将它破坏。

不过到了西汉的时候,那会儿有个被分封在山东的鲁王想要扩建房屋,这就需要征地皮。那时候征地不需要政府批文,也不需要开发商转手,都是王土。

鲁共王刘余就非常熟稔帝王将相的行事准则,直接命令部曲强拆了孔子故居。但那终究是圣人宝地,刚刚拆掉了孔子家宅的牌匾,天空中就传出了钟磬玉奏的声音。刘余吓了一跳,他立刻就认识到了强拆是不对的。

于是他只敢在墙壁上挖洞,想要营造出房屋自然垮塌的假象。结果没想到从墙壁里挖出了一套孔子后人私藏的竹简,据说是古文书写的儒家经文。

孔家后人历代都围绕着孔庙聚族而居,在当地形成了紧密团结的地方大宗族。到了北宋年间,1038年朝廷开始决定着手修建孔府。这就是传承至今的孔府最初的雏形。

因为早在西汉年间,儒学就经由汉武帝之手成为了国家的指导学说,往后的历代君王也都尝到了儒学治国的甜头,因此他们对于孔子故居都是极为尊崇的,历朝历代不乏对孔府的修缮活动。

光是明朝一代,就曾经对孔府进行过三次修缮。以政府为主导,消耗国家财产修缮孔府等纪念设施的惯例也就保存了下来。直到今日,孔府已经成为占地16公顷,坐拥463个房间的巨大豪宅群。

孔庙的历史比孔府更为渊源。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他的三千位弟子们就在孔子故居修建了孔庙,从此开始对孔子进行祭祀。

虽然孔子本人是不语怪力乱神的,但同时礼教也是儒家学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的弟子们自然乐于为老师的香火祭祀尽一份心力。

最早的孔庙只有三间房屋,里面放着孔子穿过的衣帽,用过的古琴和马车,以及曾经翻阅、编修过的书籍。

每年弟子们都会齐聚一处,对孔庙进行祭祀。这就是曲阜孔庙,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孔庙。

没错,孔庙是个离散式建筑,在全球各地都有所修建。只要有儒家弟子踏足的地方,都有修建孔庙的痕迹。

孔林其实就是孔子的墓地。但由于孔子留下遗训,他只要墓地但不允许修建坟墓,因而时日一长,谁也无法断言孔子的墓葬究竟在哪个地方。

为了避免日后不小心在垦荒时把孔子从地里面刨出来,孔家子孙们只要不断地扩大墓区范围,最终就发展成了如今的孔林。

早在汉朝末年,孔林的占地面积就已经超过了一顷。如今更是超过了两平方公里,其中混杂的孔家人墓葬更是多达十余万。

由于其中埋藏了孔子的第七十八代孙,因而孔林已然成为一处世界奇观,一处时间最久,占地最大的家族墓地。

孔子世家

孔子的传承不仅仅在于孔府、孔庙、孔林这类物质上的建筑,孔子家族的传承同样是孔子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如果没有孔家人世世代代对三孔建筑的守护,如今我们又怎么能看得到这样珍贵的伟大建筑呢?

投桃报李,历朝政府对孔子世家的子孙都非常重视,不仅给予他们免试为官的福利,还封每一代孔家族长为衍圣公,名为公爵之尊。

到了明朝,这种对孔子世家的控制更为深入了。从建文帝开始,孔家家谱就由皇帝颁发,用来确认子孙辈分的字谱也由皇帝开始施行。

建文帝就给孔家排了八个字的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有了这八个字辈,往后的八代孔家人都等于是有了皇帝赐名,每个大明的d百姓看到这八个字都能准确的认出面前的这位孔姓仁兄是正儿八经的孔子后裔。

既然世世代代衣食无忧,凭着这个姓氏又能轻松地获得一个官职,孔家人自然是专事生产,等传到崇祯元年等时候,八个字辈已经都用完了,新的一代即将诞生在大明的旗帜之下。

崇祯皇帝是励精图治的,他想要让老朽的大明重新振作起来,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给孔家人想出一套字辈。

但孔家人已经习惯了享受皇帝赐辈的尊荣,于是当代衍圣公孔胤植给崇祯上了一封折子,请求皇帝准允他自己来续几个字。

崇祯自无不可,这么着就续了十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这十个字一直被沿用到清末,当然中间为了各个皇帝的避讳免不了一些修改,诸如康熙、乾隆登基之后,把“弘”改成“宏”,把“胤”改成“衍”。

到了清末同治年间,这十个字辈也排完了,刚好轮到了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头上。为孔子世家续上新的字辈,就成了孔祥珂的人生头等大事。

这时候清帝仍然在世,孔祥珂便奏准同治,获得了新的十个字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到这个时候,替孔子世家赐字辈已然发展成为一种政权正统性认可的表现。因为儒家是王朝的治理思想,而延续千年的孔子世家自然成为了天然能够赋予王朝正统性的符号。

袁世凯在1915年妄图称帝时,也给孔子世家赐了十个字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并没有获得承认,袁世凯的王朝也很快就终结了,被视为乱政。

在变乱的年代中,人心总想有所作为,第76代衍圣公又动了续字辈的心思,甚至一续就是20辈。可是没等他把字辈交给政府就逝世了。

最后在1920年举族商议出了二十个字,与之前的几代字辈串联一起,成为最终固定的行辈。

当代孔家

借由这份行辈,我们能轻易地辨认出许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原来也都是出自孔子世家。在此我们就介绍三位近代非常有名的孔姓名人。

孔祥熙,孔祥柯,孔从洲,三人都是祥字辈。

孔祥熙年轻时出国留过学,回来之后就娶了宋家三女儿为妻,和孙、蒋、宋都结下了姻亲关系。这样的人脉自然让他在民国时期如鱼得水,呼风唤雨好不自在。

原本掌管民国财政的是宋子文,蒋介石把宋子文扯掉之后,就由孔祥熙来接任。在孔祥熙的指导下,民国政府真正实现了穷民富国。虽然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可国库和各位高官的口袋里是从来没缺过钱花。

在民国政府里任职的孔家人真不少。财政上有孔祥熙,外交上有孔祥柯。

孔祥珂在家族中的地位可比孔祥熙高多了,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曲阜人,出身嫡系大宗户八府后裔,在政府里都挂了名的。

孔祥珂的祖父孔庆霄是八府的长房长孙,儿子做到了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娶的也是高官之女。孔祥珂出生后就接受着清末最优质的教育,早早就出国见了世面。

一战之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了重大屈辱。孔祥珂便受命作为代表前往巴黎,说服各国放弃侮辱性条约。他在欧洲进行环游演说,深受民众欢迎,可惜并未能对和会进程产生改变。

就连在军界,也不乏孔子世家的力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孔从洲将军。孔从洲将军1906年生于陕西灞桥,原本是江苏人,曾祖父那一辈才迁去陕西。

在族谱上,孔从洲名叫祥瀛,是他外公借由孔子的“吾从周”给他改了名字。13岁那年他就进小学学习,可惜家境中落,没能完成学业。1924年开始跟着杨虎城的部队行动,一直做到了团长的高位。之后就发生了北伐战争。

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之中,他坚定的站在杨虎城一起,冲杀在第一线,控制住了南京来的蒋介石随行部队。

这份功绩也被我党记在了心中。因此后来他跟随傅作义倒戈之后,我党对他很是信任,不仅让他担任二炮校长,还在1955年授予他中将军衔。毛主席还把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孔令华。

结语

孔子世家不愧是传承千年的大家族,每一代都人才辈出,承担起保护中华文明的重任。

在国家危亡的年代,也有许多的孔家人投身到了救国的斗争当中。

孔子万世师表之名,当真名不虚传,当得起中华人民千百年来的纪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讨论。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被深究。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0

小英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