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上直播时,他明确表示:"目前执行的2.5%税率只是起点,未来将逐步上调至25%的水平。"这一表态揭示了税率调整的规划路径,从现行标准开始,最终达到预定目标。
美国总统将新关税政策定义为长期实施,并表示不打算讨论任何例外情况。他批评了美墨加边境现有的汽车生产网络,认为这种布局极不合理。他坚信自己的政策会促使汽车制造业集中在"一个地方"完成全部生产流程。
白宫幕僚秘书威尔·沙夫在一旁表示,新的关税措施将从4月2日起正式实施,并在4月3日开始执行。这些关税将在当前税率的基础上额外征收,政府估计这一政策每年能为美国增加约10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除了汽车业,其他领域也将面临冲击。特朗普在讲话中提到,木材和医药产品的进口也将面临新的关税。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可能要等到4月2日,届时将根据“对等关税”政策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特朗普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能源领域的问题。他表示,美国正在恢复煤矿开采,并计划加大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力度。对于新能源,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风能的反感,认为风电场不仅影响景观美观,而且发电成本过高,尤其是在海上建造时,视觉效果令人不适。
尽管市场近期对贸易政策充满担忧,但特朗普的表态或许能带来些许安慰。他明确表示,从4月2日起实施的"对等关税"措施将比预期宽松,且适用范围涵盖所有国家。这一说法与本周媒体披露的信息存在明显差异,给市场带来新的解读空间。
全球贸易摩擦明显加剧。
特朗普透露,在公布相关政策之前,他已经与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商进行了沟通。他指出,这些公司有意将零部件生产线搬回美国本土。根据统计,通用汽车有37%的产量依赖墨西哥和加拿大,而Stellantis的情况更为严峻,其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中,超过45%是在国外制造的。
研究显示,相比其他车企,特斯拉面临的关税冲击相对较小。这主要得益于其在美国市场的车辆生产完全依靠本土工厂,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两地的制造基地。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依然无法避免汽车配件进口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国针对汽车征收的关税措施将对其长期盟友造成显著影响。墨西哥、加拿大、欧盟成员国以及日本等传统合作伙伴都将面临严重的贸易冲击。这些国家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贸易领域,将直接承受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这些地区的汽车出口商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缩减和产业链调整。这种关税措施不仅影响双边贸易关系,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全球汽车市场格局。
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负责人弗拉维奥·沃尔佩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出,若特朗普政府继续对加拿大劳工采取强硬措施,将导致美国数百万汽车行业从业者陷入困境。沃尔佩强调,这种政策不仅会影响加拿大,还会对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业造成连锁反应,最终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
特朗普表态后,加拿大商会立刻发声,严厉批评其政策“害人害己”。他们强调,美加边境两边将因此损失大量就业机会,这等于主动放弃北美在汽车产业的领先优势。特朗普的做法只会逼着企业把生产基地搬到别的地方。这样的关税政策将给工厂和工人带来“可能持续几代人的危机”,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
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公开表态,他已向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明确表达立场,支持对美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目的是让美国民众感受到最大程度的经济压力。
日本主要车企如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和斯巴鲁都将美国作为最重要的销售区域。尽管这些企业在美国本土设有生产基地,但跨国贸易仍是其运营的关键环节。以丰田为例,2022年该公司在美国市场售出230万台汽车,其中超过43%的车辆(约100万台)来自海外工厂生产。
作为美国重要的汽车供应国,韩国在2024年的对美出口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当年韩国车企向美国市场输送了143万辆汽车,这一数字在其278万辆的全球汽车出口总量中占比超过50%。韩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对美汽车出口国,充分展现了其在全球汽车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在本文即将发布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特朗普的决策表达了强烈的失望之情。她提到,欧盟将仔细分析这一决策,并同时密切美国在接下来几天内可能实施的其他行动。
2024年,欧洲汽车厂商向美国市场输送了总价值达384亿欧元的车辆,其中德国品牌贡献了主要份额。这一数据凸显了欧洲汽车工业对美国出口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德国车企在该领域的强势表现。从贸易额来看,德国制造商在整个欧洲对美汽车出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出口规模远超其他欧洲国家。这一趋势反映了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同时,这也表明美国消费者对欧洲,尤其是德国制造的汽车有着持续稳定的需求。整体而言,这一贸易数据展现了欧洲汽车制造业对美国市场的深度参与,以及德国车企在这一跨境贸易中的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