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机枪:本为救人而研发,却成为强大的杀伤力武器

小靓仔知识 2022-04-30 22:04:25

笛福的名作《鲁宾逊漂流记》,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有个细节,那就是鲁滨逊在战斗准备时,都要携带多支火枪,长的短的都有。在原作里,鲁滨逊背着三支长枪,腰间插着一支短枪。他的仆人星期五也是如此装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带这么多支枪?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枪都是单发,射击完就要重新装填。而且这些火枪都是前装枪,还需要通条将火药压实才能射击。在射击完毕,还需要清理枪膛,非常麻烦。因此,火绳枪大约需要3分钟才能打一发。燧发枪的效率要比前者快一些,一分半能开一枪。随着定装弹药的出现,燧发枪平均发射速度可达一分钟两次。

不过即使达到了这种程度,实战的效果也是不好的。要知道半分钟时间,全副武装的士兵也可以跑大约200米,超过了燧发枪的射程。这就意味着你第一发打不到对方,那你就完了。如果敌人是两个,你就死定了。所以,连发武器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然而因为技术受限,这种武器当时还没有成功。

在加特林机枪出现时,机枪还没有实现实战化,不过一些连发步枪已经出现。比如斯宾塞M1865式.52口径步枪,它是世界第一支实用的连珠步枪,其通过快速上弹实现连续射击。一名老练的射手,可以在5秒内打出7发子弹。不过,这显然还达不到火力压制的目的。

理查·乔登·加特林,一名天才发明家。他从小喜欢机械,长大却当了一名医生。当时的社会,医生是高薪职业,受人尊敬。而发明家被人当成混子。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加特林成为一名军医。在医院,有很多被打伤送过来的伤员,已经奄奄一息。加特林看着他们,自己却不能施以援手。

当时美国南北战争,还在实行现在看起来非常滑稽的战术,那就是敌我站成一排,打着鼓走到双方距离100米的地方,然后开火!

这种被后世戏称为“排队枪毙”的战术,其实是因为燧发枪精度极差,射速慢,射程短,所以必须人贴人提高火力密度。这就造成了战争就是靠人堆打,士兵伤亡惨重,能不能活完全靠运气。

在这种情况下,喜欢机械的加特林有了想法,想研发一种连发枪械,这样就不需要人海战术去拼运气了。人少了,伤亡自然就下降了。

怀揣着这种救人的想法,加特林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1862年11月4日,加特林获得机枪专利 。不过造出来的加特林机枪,实在是太笨重了,价格昂贵。最初的加特林机枪重达77公斤,与其说是枪还不如说是一门火炮。此枪通过手摇操作,将弹匣从顶部插入,然后手摇转柄射击。在射击中,枪管还会发热。加特林机枪有6到12根枪管,每根枪管转到顶部时,就会上弹,继续转动就会射击。随着手摇一周,此枪完成了上弹、闭锁、击发、开锁、抛壳的过程,射速可达每分钟数百发。

虽然初期受到了冷落,但加特林机枪很快就被重用,被美军用在了对付印第安骑兵的战场上。

很快,印第安人就吃到了这款机枪的苦头。然而,加特林机枪实在太重,需要马车拉着才能移动,所以没有在美军内部大规模装备。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加特林机枪成了“香饽饽”,参加了俄土战争。参战两国俄罗斯和土耳其都使用了这款机枪,对其赞不绝口。而美军在1878年的美西战争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加特林机枪,直接打垮了西班牙军队的冲锋。

随后的年代中,加特林机枪简直就是军队冲锋战术的“梦魇”,反复冲锋的士兵遇到这款机枪就像是遇到死神。

不过美军很快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加特林机枪全程手摇,所以转速不够。而且敌人要是冲到近距离,这款机枪因为火力覆盖不够,就没用了。

在马克辛机枪出现后,加特林机枪逐渐开始退出战场。

但在飞机上,加特林换发了第二春。

其电动机摇动的新型加特林在二战末期,大量装备在飞机上。

1 阅读:327
评论列表
  • 2022-05-03 23:34

    摇得过快容易卡壳,马克沁机枪才是真正的自动武器

  • 2022-05-04 02:13

    马克沁机枪应该是杀人最多枪,没有之一

    风水轮流转 回复:
    我什么记的是AK47[无奈摊手]
    瓜瓤 回复: 风水轮流转
    AK47不是步枪吗?

小靓仔知识

简介:每天分享育儿干货知识,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