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我见过陈永贵,他是个老实人。”

千篇历史藏 2025-01-31 03:26:13

【《毛年谱(1949-1976)》(第六册)纪事本末(678)】1967年,毛泽东74岁。

1967年11月7日,毛泽东阅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十一月五日编印的《快报》第五二九〇号登载的《陈永贵同志谈农村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批示:“伯达同志及文革各同志:此件似可转发到农村。请酌办。”陈永贵谈话中说:

农村文化大革命运动必须对准“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及他们在各省、地、县的一小撮黑爪牙。绝对不能把矛头对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大革命不是打倒一切。已成立革委会的地方,农村的文化大革命必须由县、社两级直接领导,必须依靠贫下中农。要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加强对大队、生产队干部的思想教育。

同日,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转发陈永贵谈话的通知稿,删去通知稿中“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面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的名字。

陈永贵与大寨

陈永贵(1914—1986),山西昔阳人。出身贫农家庭。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农会,参加本地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政府生产委员,中共大寨村支部书记、大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他积极领导全村群众,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号召,大干苦干,修造梯田,兴修水利,为改变大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当时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9年,任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1961年,任中共昔阳县委候补委员。

大寨,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依虎头山而建。新中国成立前,大寨堪称“穷山恶水”,大寨村民们拥有700亩土地,七零八落,分成4700多块散布在一面坡上,“七沟八梁一面坡”。

这样恶劣的地形不仅让大寨人在农业上难有发展,亩产不到200斤,甚至还得时常担心温饱。地处黄土高原,大寨十年九旱。平日里,人畜用水紧张;可一旦赶上雨季数日暴雨,山洪暴发,全村顷刻之间就可沦为汪洋一片。

1953年,大寨响应中央号召,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大干苦干,一干就是十年。他们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平行梯田是陈永贵搞出的主意。这个法子让大寨村能种的地多了一倍,还巧妙地借着山脊的优势,管理、浇水都更方便了。大寨村采用了平行梯田的方法后,庄稼收成大增。从那以后,大寨村不光不用靠国家发的救济粮了,还能给国家多出不少粮食。

1963年夏天,大寨漫山遍野的作物长势喜人,根据往常的经验,等待村民们的将是一场大丰收。谁知,8月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不期而至,“稀里哗啦”狂泻了7天7夜。虎头山的7条山沟浊浪滔滔,村民们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摧垮道路和堤坝,马上就可收割的作物一片片地倒下了。

全村的800多亩土地中,有139亩梯田被冲为平地,41亩庄稼被沙土掩埋,其余620亩也几近于绝收。洪水还毁掉了村民们的家。全村270间窑洞和房屋,塌了190间,63间成了危房,能住人的只剩下17间。80户人家,78户无家可归。

在之后的重建过程中,陈永贵三番四次鼓励村民:“在这世间,‘人’是最宝贵的。遭了这么大的灾,我们村没有死人,是大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拿出大干苦干的精神,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引起毛泽东的关注

1964年3月29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寨事迹。毛泽东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同年8月,毛泽东对国家计委领导小组的同志说:“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它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同年12月21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年,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在全国铺开。经历过“大跃进”的折腾和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如何提高“大锅饭”制度下农民的积极性,已成为当时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大寨人却凭着一股实干苦干精神,粮食连续10年增长。

1967年4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范文同 等,主要谈在越南战场上注意摸索游击战争规律和打歼灭战以及对越援助等。林彪、周恩来、陈毅、叶剑英等在座。谈谈到大寨经验时,毛泽东说:

我见过陈永贵,他是个老实人。

从农民到副总理

1967年起,先后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

1975年—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了他关于解除其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

1983年,到北京东郊农场任顾问。

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