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医者善言是良药

胡大一的备忘录 2024-08-08 22:16:3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遇到过几位患者,他们的求医经历给我很大触动。医生对患者说了某些话,或者因太忙没说某些话,无意中都可能让患者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而“久病不愈”,时间长达几年甚至数十年。做医生,真是一项需要全情投入的职业。

1987年,我收到陕西省沙家店中学老师的一封求医信,向我讲述了他的患病遭遇。20年前,他在学校医务室接受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室性早搏,但毫无症状。医生根据当时的心电图教材,诊断他为不正常心电图,而且告诉他有可能猝死,原因可能是心肌炎。这位老师听后心里一惊,辗转到陕西的大医院检查,没查出心肌炎,但医生诊断其为“心肌炎后遗症”,并说心肌炎恢复后,会留下心肌炎后遗症,心脏功能可能终身受到影响。

从此以后,患者就落下心病,时刻担心自己的心脏——是不是心慌了,还是心脏停跳了……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悲观,再也没有上过讲台,四处寻医问药,反复住院、用药,状况却越来越糟,5年后居然卧床不起。他对自己的描述是,“活着没意思,自杀又缺乏勇气。”

直到1987年,患者儿子看到我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我在文中强调: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预后良性,不能据此诊断为心肌炎,更没有“心肌炎后遗症”的明确定义。这篇文章让备受煎熬的患者和家属看到一丝希望,千里之外写信给我,询问他的室性早搏是否为良性。我看了寄来的多年检查资料,除了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其他一切正常。于是,回信明确告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同时给他详细解释,鼓励他解除顾虑,开始新生活。两个月后,他回信说,没想到自己居然是因心病而作茧自缚,如今卸下20年的包袱,顾虑全消,精神振奋。过了半年,他完全恢复了体力,都能给家里挑水了。

我还遇到四川安岳县两名19岁的孪生姐妹,患有肺动脉高压,爷爷带着她俩在京沪广各大医院看病,两个小患者感觉病越治越重,而且被医生告知,肺动脉高压不能根治。爷爷和孩子听到医生的话,心里冰凉。回家后,姐妹俩也不敢上学,感到未来没了希望。这位爷爷不甘心,特意到北京找到我。我看了以往医院诊断记录,认为诊断是明确的,治疗水平也高,也很规范,在北京住院期间心肺功能明显改善,为什么出院回家后不见好呢?因为医生没有时间和她们多交流,患者感觉像被判了“无期徒刑”。我跟他们说:“孩子的心肺功能改善得很好,此前治疗方案是正确的,只需要一段时间系统康复治疗,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一定要有信心!”之后,姐妹俩积极地配合,严格执行康复方案,定期和我沟通反馈,再进一步调整方案。经过一段时间,姐妹俩大幅好转,高高兴兴回到了学校。

医生要治病,首先要诊断正确,同时不能忘记“疗心”,要理解患者疾苦。医生面对的患者,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精神因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医生的一句话,可以救人,也可以使人“生”病。每一位医生都应该让自己的善言成为良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双心医学的推广。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