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不看书,入学识字量最高,我是怎么做到的?

伏琴读书 2021-12-13 10:04:44

因为读书时接受了太多西方教育理论,所以认为学前最好的教育是户外运动,而不是书本知识,不是识字教育。

我也努力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儿子的教育实践上。

在家长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超前学成了大趋势的情况下,儿子初上幼儿园和小学时毫无疑问地遭遇了一些小挫折,好在无伤大雅。

1.玩扑克牌认数字

儿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因为夫妻俩都上班,没人帮忙带孩子,儿子刚满2周岁就送去上幼儿园。

男孩本身发育晚,上幼儿园又早,又是暑假出生的,所以儿子比同班许多孩子小了半岁甚至接近1岁。这种年龄差异在年龄越小的时候表现越明显。

刚上幼儿园时,儿子才刚刚会说一点点简单的句子,话都说不清楚,断断续续的,连不成句子。

颜色分辨不清,红色说成是绿色,绿色还是绿色,我曾经一度担心他会不会是色盲。后来才知道,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述而已,不知道怎么说红色。

那时,老师教数字,1到10。放学,我去接儿子。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我,这孩子怎么都教不会。

别的孩子都会了,许多小朋友甚至能数到100了。老师表示无能为力。

晚上,我找了一副扑克牌,和儿子一起玩。玩了几次,1-10毫不费力地学会了。

2.大量户外运动

儿子从小就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在户外玩耍。夏天早上,5点就已经在小区玩耍了。

每天玩得筋疲力尽。晚上回到家,只要关灯,就能秒睡。一觉睡到天亮,然后继续出去玩。

小学四年级前,每天晚上8:30之前就已经睡觉了。

吃饭习惯也不错,不挑食,我们从不会追着赶着喂吃的。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一群小朋友在那里哭,不肯吃饭。老师说儿子默默地走过去盛了两碗饭吃了。

小时候,吃喝拉撒真是省心。

3.儿子说日记,我帮忙记录,打印成日记册

儿子中班到大班那一年,我自己用电脑写了整整一年的日记。儿子经常趴在我身边看,很羡慕,说:“妈妈,我也要写日记”。

我说:“好啊!”

从那之后,每天晚上,他就对我讲他一天的经历,讲他想说的话,然后我用电脑帮他记录下来。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给他整理、排版,配上照片,打印成一个小册子。至今还保留在家里。

儿子看见日记册特别高兴,就像自己出版了书一样的感觉。所以说日记更积极了,希望自己的日记册越来越多,越来越厚。

很可惜后来有一段时间自己工作特别忙,晚上经常加班,就没再坚持。

4.学前不看书,在生活中识字

幼儿园时,我基本没给儿子买过书,也没给他讲过故事。当然也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有绘本这种美好的书本。

可能内心排斥书本,也没关心这些东西。这也是我该反省的地方,有点走极端了。

虽然我从不拿书本教儿子识字,但是在户外,小区、街上、公园里、车上,路牌、广告牌、宣传栏、菜单等,处处都是字。

他会好奇地问我,我就不厌其烦地教他。在生活中学会的字,反而记忆深刻,儿子基本过目不忘。

刚好后来读的幼儿园也不怎么教文化课,一直以为他不怎么识字。

直到大班的有一天,看见他从幼儿园拿回来一本书,有板有眼地看着。我以为他只是看看图画而已。

我说:“宝宝,这书上的字你认识吗?”

他说:“认识呀。”

我随便挑了一段,他居然熟练地读了出来,一字不差。当时,把我惊呆了。

然后,我给他买了两本安徒生童话之类的书,他就开始每天晚上给我读故事了。

白天,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每天在外面玩耍,没有识字教育,没有幼小衔接。

上了小学,老师检测识字量,出乎意料,他居然是全班最高的,认识几千字。

上学后,开始去杭州市图书馆大量借阅图书。那时,一人一张卡只能借6本,一家三口3张卡,所以我们每周借18本书回来。

下周去还掉,再借回18本,周而复始。沉迷于书的世界,看了大量绘本,以及世界名著的青少版。

5.从各科倒数第一到名列前茅

因为学前没有提前学过文化知识,不会拼音,不会算术,更不会英语,刚上小学时,各科成绩都是倒数第一。

老师惊讶地说:“这个年代怎么还有上了小学,连2都不会写的小朋友”,似乎看见了怪物一般。

她说班上许多同学100以内的加减法都很熟练,我儿子连10以内都不会,甚至含蓄地表达孩子智商有些低下。

然后笃定,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我说,我相信他很快就会起来的,我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那时,每天晚上陪着儿子做口算,他一边做一边哭,说:“妈妈,我不会一辈子都是最后一名吧?”

我说:“不会!”然后给他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不是0分就是20分,班上许多同学骂我是笨蛋。

但是,一年级结束,我就成了第一名。我恐怕也是小学同学中唯一一个上大学的。

每天计时做口算,当他竭尽全力做完,兴冲冲地去看计时器上的时间,却总是有增无减,瞬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那时,数学老师不错,告诉我偶尔用计时器作假,晚点开始计时,让孩子有点信心。

试了几次,儿子信心倍增。后来,儿子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一年级口算比赛还是二等奖,后来就全部是一等奖了。

一年级还没结束,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了。

一到三年级,许多孩子数学都是满分。儿子基本没有,每次都会扣一两分,小男孩粗心,我觉得很正常,也不必分分计较。

四年级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拿不到满分了,他的满分却越来越多。期中期末基本都是满分,平时也大多都是满分。

四年级时,在没有参加奥数培训的情况下,先拿到了奥数希望杯的二等奖,然后经过考试选拔进了当时杭州最有名的奥数机构学习奥数。

因为小学这段逆袭的经历,儿子后来无论考得有多差,也始终信心满满。他经常说:“我有本事考倒数第一,我就有本事考正数第一”。

培养一个孩子的信心,尤其是跌倒了还能爬起来的信心,对他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6.我的育儿心得

有时,回想起儿子的幼儿教育,我想,如果重来一回,我还会这样做吗?我的答案依然是,会的。

我还是希望儿子拥有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幼年。即使无法拥有一个轻松的童年,好歹保留几年随心所欲的幼年时光。

我一向不爱跟风,不爱随波逐流。在大家千方百计购买学区房的时候,我却在孩子出生后,卖掉了学区房,从市区搬到郊区。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不是没听说过,学校固然重要,但不必夸大到如此程度。后来就读的小学不算差,同学大多是高校教师子女。

在学校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家长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有些家长肯砸重金买学区房,未必肯花精力教育孩子。

关于幼儿教育,我的心得如下:

(1)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事半功倍

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早早给孩子排满了课,早早让孩子学习各种文化课。毋庸置疑,这种优势在入学之初是明显的。

但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呢?小学一到三年级优秀的孩子,有多少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能持续地保持优秀?

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超前学习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你让孩子超前学习超过他现有心智水平的知识,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却收效甚微。

为了获得这点超前的知识,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被迫牺牲了大量玩乐时间。

相比没学过的孩子,他的优势是有一点点,但为了这一点短暂的优势,付出的代价值得吗?

当那些没有超前学习的孩子到了适龄阶段开始学习,却可以轻松学会,甚至轻松超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幼儿教育,更适合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习

2至6、7岁幼儿思维的形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及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

幼儿末期,抽象思维才开始萌芽。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依赖于具体事物,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适合在生活中学习,适合在玩乐中学习。

知识需要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孩子更容易接受。这个阶段学习大量书本知识的效果并不好。

(3)幼年保证充足的玩耍时间,既强身健体,又增广益智

幼年保证充足的玩耍时间,孩子的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都会大大增强,为以后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孩子多玩、多动、多实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也会得到发展和增强。

智力增强,以后学东西也快,更容易弯道超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到老,学到老,与其强调赢在起跑线上,不如强调具备持久的学习力。

1 阅读: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