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马兵败里尔,时隔两年后再度在欧冠“小组赛”阶段遭遇失利,场上的白衣战士深陷舆论风暴之中,在电视机前观战的一位前皇马球员也被推上了热搜。在这场“思路混乱的糟糕比赛”结束后,所有人都在怀念克罗斯,那些曾经由传球大师编织的美好画面一瞬间涌上心头。
输球只是意外吗?
“我们今天缺少创造性,缺少了我们平时一直都有的东西。”被主场球迷制造的巨大噪音折磨了90分钟后,卢宁还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在大部分时间冷眼旁观比赛的球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皇马存在的问题。
从数据上来看,皇马本场的表现好像没有那么糟糕,他们在大部分时间控制着比赛(控球率58%),传球(598-436)和射门(12-7)次数大幅度领先对手。考虑到银河战舰有在西甲小球队主场翻车的传统,今天只是不小心拿错了剧本?可是从众球星连续吃到黄牌后的反应,以及弗兰-加西亚对于球队“缺少思路”的批评中可知,此役的输球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舆论对克罗斯的思念说明了一些问题。
克罗斯究竟带走了什么?
作为五年四冠时期的绝对核心,克罗斯的传球技术精湛且输出稳定,原地摆脱和踢墙配合简单而实用,极为擅长控制局面和疏导球路,是战术层面上不可多得的带头大哥。十年来,皇马已经习惯了在克罗斯指挥下作战,顺境时依靠他的传球调动对手、节省体能,打不开局面时仰仗其妙到毫巅的定位球制导无中生有。上赛季,年近不惑的莫德里奇坐上了替补席,皇马在克罗斯单核驱动下依然揽得双冠,这位传球大师的价值可见一斑。
从安切洛蒂和弗洛伦蒂诺获悉克罗斯退役时的反应可知,皇马完全没有做好失去这台大功率引擎的准备。姆巴佩的到来,意味着皇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场大师的指引,而引进了多名年轻中场之后,俱乐部已经不可能将有限的资金继续用来升级中场。如果说本泽马和纳乔的出走,导致皇马技术层面的优势大幅度缩水,那么克罗斯的离队等于直接摧毁了这支球队的战术根基。德国人的随性与潇洒,给皇马的后续工作打造成了被动。
抱残守缺还是另起炉灶?
如何在缺少中场指挥官的情况下控制局面?作为皇马的老对手,克洛普给出的答案是通过高强度压迫和反抢来“组织”进攻,利用高效的锋卫连线让比赛变得简单。从皇马近期的表现来看,安切洛蒂显然是从同行那里获得了灵感,白衣战士投入了大量精力实施逼抢,快速通过中场的打法频繁出现。然而,战术变轨非朝夕之功,皇马现有人员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玩转重金属风暴。
高位压迫需要锋线来带动整体运转,中场球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覆盖能力,后卫能够在一对一较量中战胜对手,门将要时刻做好扩大活动范围的准备。自齐达内时代以来,皇马的高位压迫就时常出现前后脱节的情况,安切洛蒂显然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球队没有开展相关的针对性训练。恩德里克展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皇马前场球员可以做好火车头的,影响压迫质量的因素主要在后场。
卡瓦哈尔年龄偏大且没有合格的替补,楚阿梅尼的移动和控球能力皆有缺陷,米利唐和阿拉巴都是伤病隐患很大的玻璃人,“第四中卫”巴列霍不堪重用……毫不客气地说,皇马后场球员的“能量”严重不足,不仅难以承受重金属流的消耗,就是一般的蹲坑防守也要仰仗于中前场球员的帮衬。
新战舰到底应驶向何方?
控球时没有思路,压迫时能量不足,皇马在场上的表现给人以两头不靠之感。安切洛蒂暂时只能以折中方案应急,他要求球员们丢球后马上展开反抢,当对手在边路拿球时坚决实施合围,当发现难以完成抢断时不要做过多纠缠,迅速退回半场组织防守。在这个过程中,中卫和后腰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两名边前卫用超额的输出保护了队友。
转移球的利用率下降,边路传中到位率很低,皇马正在变成执着于粗线条进攻的球员。中场抢断后直接找前锋,后卫大脚送长传,省去了中场的过渡环节之后,前锋的个人能力变得无比重要。典礼中场时代的落幕,不仅改变了皇马的战术风格和球员心态,也对对手的心理造成了影响。此役,里尔力拼中场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不担心上身体的逼抢会被轻易涮过,在中前场的对抗和犯规非常坚决,迫使皇马将球权交给后卫。
从BBC组合解体,到典礼中场落幕,皇马从未计划过寻找这些球员的“替身”,请回擅长看人下菜的安切洛蒂,就是要围绕年轻球员重新搭建战术体系,三年来两次加冕双冠王的成绩足以证明一切。只不过这次是因为克罗斯的决定过于仓促,后卫线的补强工作又没能跟上,安切洛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清头绪,如今以局部施压和长传进攻为代表的“半吊子”战术虽不完美,但已经是现阶段的最优解,如果在做好轮换的基础上迎来状态回勇的“神锋”,皇马完全可以平稳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