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网友蓉蓉(化名)在社交平台上的爆料,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大波。她所在的大连某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居然要求员工吞火,此等离谱之事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留言数量接近2000条。有人调侃道:“请问这是杂技公司吗?员工还得兼职表演吞火。”还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哪是什么团建,分明就是服从性测试,要是我,直接走人。”更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奇葩团建经历,其中一位网友说:“我之前参加的团建,最后一项也是吞火,当时心里就特别抵触,但又没办法。”
据蓉蓉透露,公司位于大连七贤岭,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线上教育的公司,她入职还不到一年时间。公司组织团建的那两天,让她印象深刻。第一天的团建主要是分组,组员们相互认识、熟悉,一起共创队名和设计队伍的表演形式,60个人一共分了6个组,重点是向公司领导展示“我们队要赢,我们队要挣钱”的劲头,接着还有团队合作以及培养信任感的活动。然而,第二天上午的“吞火”环节,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主持人要求参与者把棉花点燃,然后放进嘴巴里,蓉蓉本不想参加,可公司硬性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参与。据她所知,参与活动的60个人里,大多数人都无奈地按要求完成了吞火项目,只有少数人实在克服不了心理障碍,没有完成。
第一天的团建活动,虽说有些按部就班,但也还算正常。大家分组后,组员们从陌生到熟悉,一起开动脑筋共创队名,设计各具特色的队伍表演形式,60个人分成的6个组,都鼓足了劲要在领导面前展现出“我们队要赢,我们队要挣钱”的劲头,随后的团队合作以及培养信任感的活动,也让大家有了一定的默契。可谁能料到,第二天上午的画风突变,“吞火”环节毫无征兆地登场了。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要求参与者把棉花点燃,然后放进嘴巴里,那语气仿佛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多数员工虽满心不情愿,可在公司的硬性要求下,只能战战兢兢地拿起棉签,点燃棉花,紧闭双眼,将冒着火焰的棉花缓缓送入口中,那一瞬间,大家心里的委屈、恐惧和无奈达到了顶点。而少数实在无法克服心理障碍的员工,站在一旁,面色惨白,内心同样煎熬。
蓉蓉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当得知要进行“吞火”项目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这太荒唐了,我来工作,又不是来当杂技演员的。”她在心里默默念叨。可公司的态度强硬,明确表示每个人都必须参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蓉蓉环顾四周,看到同事们或无奈、或害怕的眼神,她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她害怕如果公然违抗,会遭到公司的报复,在之后的工作中被穿小鞋,甚至可能丢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如今就业形势严峻,找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她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走上前。当那团燃烧的棉花靠近嘴边时,她甚至能感受到火焰的炙热,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手止不住地颤抖,可还是逼着自己完成了这个动作。那一刻,她心里满是对公司的失望,觉得自己的尊严被狠狠地践踏在了脚下。
从人身安全角度来看,“吞火”绝非儿戏。非专业的员工在毫无专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如此高危的动作,极易引发严重后果。当燃烧的棉花接触口腔的瞬间,高温可能瞬间灼伤口腔黏膜,带来难以忍受的剧痛。即便侥幸没有造成外部可见的创伤,火焰熄灭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一旦吸入肺部,极有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长期的损害。而在整个“吞火”过程中,稍有不慎,火焰失控,还可能引发衣物着火等更可怕的情况,危及生命安全。令人气愤的是,企业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并没有为员工配备任何专业的防护措施,没有急救人员在场待命,完全是将员工的生命安全置于不顾,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人格尊严层面,这种“吞火”团建更是对员工的无情践踏。员工们怀着对工作的热忱加入公司,本应得到尊重与关怀,可如今却被迫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违背常理的“吞火”表演。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如同马戏团的动物,被当成了博人眼球的工具,尊严扫地。这已然不是正常的团建活动,更像是一场扭曲的服从性测试,公司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试探员工的底线,迫使他们放弃自我意识,无条件服从。长此以往,员工的自主性被严重打压,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将荡然无存,最终受损的不仅是员工的身心健康,更是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深入调查发现,这类“吞火”团建项目,已然成了一些专门做团建的培训公司的“标配”。他们打着克服心理恐惧、增强自信心的幌子,怂恿企业组织这种风险大、无意义、折腾人的团建活动。在他们的宣传资料中,竟大言不惭地声称“吞火能让员工学会用平常心对待、迎接新的、严峻的挑战”,这简直是荒谬至极。这些培训公司为了博眼球、赚快钱,全然不顾员工的死活,将员工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对团建本意的亵渎,更是对企业管理生态的严重破坏。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公司的经营合法合规吗?他们凭什么将如此危险且毫无价值的项目强加给员工?这种歪风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市场监管的缺失,让他们有机可乘,还是企业管理者的盲目跟风,给了他们滋生的土壤?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相关部门深入调查,还员工一个安全、健康的职场环境,还团建活动一片清朗天空。
蓉蓉那句“要不是工作不好找,当天就离职”,道出了无数职场人的心酸。在当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找一份心仪的工作难如登天。许多人投递了成百份简历,才能换来一两个面试机会,历经层层筛选,过关斩将,才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录用通知。一旦入职,面对公司的不合理要求,员工往往不敢轻易反抗。就像这次的“吞火”团建,员工们深知拒绝可能意味着失去工作,在房贷、车贷、生活开销等重重压力之下,只能选择妥协,咬着牙完成那些违背意愿的任务,把委屈和不满默默咽下。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各行各业都时有发生,它反映出当前职场生态中员工的弱势地位,亟待改变。
然而,员工并非毫无反抗之力。当遇到此类不合理情况时,首先,应尝试与公司内部沟通,向人力资源部门或上级领导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指出团建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员工尊严的伤害,争取公司主动改进。若内部沟通无果,员工们可以团结起来,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向公司表明态度,让公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注意收集证据,如团建通知、活动现场照片、视频、同事证言等,一旦公司拒不改正,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依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借助媒体的力量,将公司的不当行为曝光,引起社会关注,也能为维权增加筹码。员工只有勇敢站出来,才能推动职场环境向更健康、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如此荒诞且危害极大的“吞火”团建现象,劳动监察机构必须挺身而出,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让员工在遭遇不公时,能有便捷、安全的渠道反映问题。可以设立专门的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员工的诉求能第一时间被受理。另一方面,对于接到的投诉,要迅速行动,及时高效地解决纠纷。劳动监察人员应深入企业,全面调查,严肃惩治违规企业,让企业为其错误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如责令整改、罚款、列入诚信黑名单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劳动者撑起坚实的“保护伞”,守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公平、和谐的职场环境,让类似的奇葩闹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