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海洋地质12号调查船在6艘大型海警船的“护卫”下,首次开到了菲律宾巴拉望岛附近,最近距离仅有27海里。
中国的做法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激烈的反弹,菲律宾国内对此感到强烈不满。甚至菲律宾国内民众呼唤“美爹”,希望他们能介入进来,“赶跑”徘徊在巴拉望岛的中国“军队”。那么,既然中国都已经贴脸开大,把拳头都怼到菲律宾脸上了,菲律宾为什么没有出现排华反华的情况呢?
其实,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排华反华运动始终是殖民遗产与民族国家建构双重挤压的产物。譬如,从15世纪开始,统治印尼的荷兰殖民者,就曾对当地华人华侨实施过"分而治之"的政策。他们在印尼群岛,将华人塑造成经济中间人的"缓冲阶层"。这种人为的社会分层在殖民统治崩塌后演变为致命毒药:1959年印尼总统苏加诺颁布的《第10号总统令》,以剥夺华人零售业经营权的粗暴方式转移经济矛盾;1965年"九三〇事件"后,军方更将华人等同于共产主义者进行系统性清洗。类似的悲剧在越南同样上演,1978年北越当局以"打击资产阶级"为名驱逐数十万华裔,实则为转移中越边境冲突的国内压力。这些血泪记忆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排华从来不是单纯的种族冲突,而是新生民族国家在构建国族认同时,将华人作为"他者"进行政治操弄的暴力实践。
而菲律宾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其殖民创伤与国族建构路径的异质性。当西班牙殖民者用天主教皈依重构菲律宾社会时,华人群体通过通婚皈依实现了深度涵化,催生出独特的"麦士蒂索"混血阶层。这个群体不仅孕育了黎刹这样的国父级人物,更在独立后形成横跨政商两界的强大网络。从科拉松·阿基诺到杜特尔特,历任总统的华裔血统绝非偶然——这折射出菲律宾精英阶层对华人族群的制度性接纳。这种历史形成的共生关系,使得菲律宾难以复制印尼式的排华动员模式:当权者若将矛头指向华人,无异于动摇自身权力根基。
除此之外,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流动更是禁绝了排华运动的经济基础。印尼"主公制度"下华商与军政精英的寄生关系,在菲律宾已演变为更复杂的政商网络。SM集团施氏家族、陈永栽财团等华商巨擘,通过产业链整合将自身利益与菲律宾国家发展深度绑定。这种"你中有我"的经济生态,使得任何排华举动都将引发系统性经济震荡。2016年杜特尔特执政后推行"大建特建"计划,中国资本的深度参与更将这种利益纽带推向新高:从克拉克新城到苏比克湾工业园,中菲合作项目创造的百万就业岗位,构成遏制排华情绪的经济堤坝。
另外,中国外交战略的范式转换则为菲律宾华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与冷战时期输出革命的激进姿态不同,新时代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网络,无形当中也将菲律宾经济层面与中国深度捆绑。中国海警船在争议海域的存在虽显强硬,但始终与军事打击保持距离;对菲农产品进口的持续扩大,则巧妙维系着民间经贸纽带。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既彰显维护主权的决心,又避免触发菲律宾民众的生存危机感,特别是当中国投资者为达沃港带来现代化集装箱码头时,排华反华势力便失去了煽动民粹的现实土壤。
而菲律宾特殊的地缘政治处境亦塑造着其对待华人群体的态度。作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菲律宾精英阶层始终在安全依赖与经济利益间寻求平衡。小马科斯政府虽在仁爱礁问题上对华示强,却不敢放任反华情绪蔓延危及中菲经贸大局。这种战略摇摆反映在华人议题上,便形成某种"政冷经热"的奇特景观:军方在南海与中国对峙的同时,华人商会依然主导着马尼拉商业区的改造工程。这种矛盾性恰恰说明,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地缘对抗已难以催生单向度的种族仇视。
同样,菲律宾华人群体的自我革新同样不容忽视。与坚守中华文化堡垒的马来西亚华人不同,菲华社群通过宗教皈依、政治参与和文化创新实现了"在地化"转型。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推动的融合教育,将中华文化元素注入本土艺术;华商捐建的农村校舍计划,在草根层面消解着历史积怨。这种主动的文化调适,使得新生代菲律宾人难以将华人简单等视为"外来者"。当TikTok上中菲网红合作推广榴莲贸易时,文化隔阂正在被数字时代的交流方式悄然弥合。
当然,历史从来不会简单重复。菲律宾未现排华浪潮,并不意味着种族矛盾的彻底消弭。南海争端激化背景下,个别政客操弄"中国渗透论"的杂音始终存在,社交媒体上亦时有歧视性言论泛起。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些碎片化的排华暗流始终未能汇聚成汹涌浪潮。这种现象本身,已然昭示着东南亚地缘政治生态的根本性变迁:当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核心诉求时,将华人作为转移矛盾的替罪羊已不再具有现实合理性。
站在更宏大的历史维度观察,菲律宾的平静或许预示着东南亚族群政治的新范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数字技术革命的双重冲击下,传统基于种族身份的政治动员正逐渐失效。华人族群通过资本、技术和文化的多维嵌入,正在重构新一轮东南亚国家的权力结构。这种深刻的变革,使得任何排华企图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经济代价。正如马尼拉华人区百年妈祖庙前的香火从未断绝,中华文明与东南亚本土文明的融合进程,终将在历史长河中开辟出超越对抗的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