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以来,造车新势力们,真的是风光无限。
比如理想、问界、小米、小鹏、零跑等等,大家凭借着智能化功能出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喜欢。
甚至有些人买这些新势力,冲着就是其智能化功能,特别是智驾功能买的。
毕竟新势力们在智驾上,确实表现更突出,很多人更是称自己的智驾是自动驾驶,是无限接近L3,XX公里零接管,可以车位到车位,端到端……
相对而言,传统车企,虽然在新能源上也有布局,但确实在智驾功能上,相对于这些新势力们,表现会逊色一点点。
所以造成了新势力们,越来越重视智驾,宣传也越来越过火,然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智驾,而买新势力,也越来越相信智驾,觉得可以替代人类开车了。
但是,大家也清楚,因为一些人太相信智驾功能,居然在汽车中睡觉,双方离开方向盘等,导致发生了众多的事故。
于是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公告》,从宣传、使用、部署等多个维度,给智驾功能划定了12条细则。
以后不能再加自动驾驶,它就是辅助智驾,车企也不能再去疯狂吹牛了,官方明显是在给狂热的智驾降温,为安全护航。
毕竟目前所有的智驾,都达不到自动驾驶的功能,只是辅助而已,而如果让驾驶人错误的认为,可以替代人类开机,那就太危险了。
而对于官方给智驾降温,我觉得对于新势力们而言,就压力山大了,而对那些传统车企,特别是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新能源车企们,就是大利好了。
为什么,这些传统车企们,相比于新势力们,其实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智能化方面,毕竟传统车企有传统车企们的风格和特点,更为谨慎一点,智能化方面,没有那么激进。
以前新势力们疯狂卷智驾,且不断的吹牛营销,所以说,不管是智驾能力,还是营销能力,传统车企们确实拼不过。
但传统车企们也有自己的强处,比如工艺管理、销售渠道、售后服务、造车基础等等,这些是新势力们比不上的。
以前消费者们,过份的被智驾洗脸,忽视了传统车企们的这些优点,觉得智驾才是未来,导致传统车企被吐槽,而如今官方出手,大家的智驾都是辅助,就到了拼其它各种硬实力的时候了,所以新势力们,我觉得压力会更大一些了。
所有老司机对于现在吹得天花乱坠的所谓“智驾”都是嗤之以鼻的,命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就算真的开了装有“智驾”的电车,他们潜意识里的安全底线根本就不会指望“智驾”帮忙,危险时刻能不BUG死机OTA升级添乱就谢天谢地了。只有那些刚拿驾照两三年的菜鸟,因为自己的无知无畏,被无德的车企忽悠得虚荣心爆棚,花了冤枉钱不说,关键上路以后还真的敢笃信“智驾”是保命符,然后被各种所谓“睡着了电车自动开回家”的网络段子洗脑,最后不知不觉放松了警惕,再加上电车“一撞火化”功能,白白丢掉性命。最后车企再发个只有自己能看的“后台数据”成功甩锅,加上雇佣水军网络洗地,继续祸害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