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最努力的那个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没有单一的答案。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一个小故事,它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思考——有时候,说真话不如说对话。
三个新员工的故事有一次,公司里来了三个新员工。
A,他善社交,不到一个月就和每个人打成一片,好像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B,则把心思更多花在了老板身上,很快就成为了老板的得力干将,虽然其他同事可能有些看不惯他;而C,不得不说,他是最努力的那个,上班总是最早来最晚走,业绩也最高,但却常常被忽视。
一次,公司要赶一个项目,C凭借经验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这次他却被老板批评了。
项目失败后,A带着大家复盘,B则在老板面前安慰,同时抱怨C的不合作,最终,C成了这个项目失败的“罪人”。
这让C很痛苦,明明自己才是最努力说真话的那个人,为什么最后受到惩罚的却是自己?
职场中的公平与立足之地很多时候,职场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公平。
只有做好自己的事,说对的话,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A和B在团队中如此受欢迎,而C却总是被忽视?
其实,职场是个微妙的生态环境,对于那些愿意在团体中展现亲和力、具有存在感的人,即使他们未必最努力,反而更容易得到青睐。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平的,重点是在这个不公平里,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句话,不是要我们去奉承拍马,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至于为此付出过高的代价。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那则童话故事——《国王的新衣》吗?
国王的新衣:何时该说真话?
国王的新衣这则童话中,两个聪明的裁缝宣称他们能做出一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衣服,结果,国王和大臣们为了不显得愚蠢,都说自己看到了这件“漂亮的衣服”,直到一个小孩大声说出真相:“国王没穿衣服!”裁缝们已经顺利逃跑。
这个故事一再告诉我们,说真话是需要时机和技巧的。
尽管真诚是宝贵的,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直接表达。
一味地坚持己见,有可能会让你“遍体鳞伤”。
反而,有策略地表达——换句话说,就是说对话,不但能全身而退,有时候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见机行事:三种实用的说话技巧那么在职场上,既不想违心说谎话,又该如何生存呢?
这里有三种实用的说话技巧:
1. **在人多的时候,说好话**:有时,给人留个好印象甚至是有意的赞美,都是一种必要的技巧。
即使是那些与自己不合的人,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适当表达出来,这会让你成为更加受欢迎的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阿谀奉承,而是善于捕捉每个人的长处。
2. **交情浅的时候,先听话再说话**:刚刚认识的人,先别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做个耐心的听众,给对方一个被接纳的感觉,反而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果对方是你想保持距离的人,就暂时“戴面具”、“装糊涂”,细心听他们说。
3. **接受现实,有些人不喜欢听真话**:职场上,总是有些人喜欢自欺欺人,避重就轻,不愿面对现实。
对这样的人,如果他们并没有影响到你太多,完全可以选择“按兵不动”。
不要让直言不讳成为自己职场上的障碍,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性耳聋”也是一种智慧。
结语当我们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慢慢会发现,真诚固然重要,但适时的策略更加不可或缺。
如果你正直善良,不愿阿谀奉承,那就选择在适合的情境里说对的话。
当我们懂得见机行事,把握真话与对话的分寸,职业生涯便能多一些顺遂,少一些碰壁。
在这个复杂的职场环境,学习与人相处的策略,培养技能固然关键,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更是确保我们能够长久立足、不断前行的重要保障。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失去做人的底线,也能活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