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和尚,大家都知道和尚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只要入了佛门,这五条就是铁律,而违背铁律的人,将会按照佛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死后不但无法成佛,还得不到超度。
但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高僧,他生前明明多次破了色戒,死后却仍被佛教尊为一代宗师,更神奇的是,他被火化之后人们发现他的舌头竟然烧不烂,这又是怎么回事?他到底是什么人?
为得高僧强送妻,不择手段逼破戒公元382年,前秦凭着多年的征战一统北方,一时间兵强国盛,君主苻坚的野心也因此开始扩大,将目标对准了西域各国。
同年九月,苻坚任命吕光在内的四大将,率七万步兵、五千铁骑征讨西域。
吕光骁勇且足智多谋,不过一年,焉耆国及其附属诸国纷纷请降,唯有临近的龟兹国奋力顽抗不肯屈服。虽然之后龟兹国还是被打败,但其国民却对吕光多有不服。
就在吕光发愁是如何收服龟兹国民心之时,突然得知其国内有一个名叫鸠摩罗什的得道高僧很有声望。
这下他想到了一个快速收服民心的办法,那就是将鸠摩罗什纳入自己麾下,让其代替他去游说众人放弃抵抗,而为了让鸠摩罗什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他将龟兹王之女送给了对方。
不过,鸠摩罗什毕竟是个僧人,纵然吕光逼迫,他强行不从对方也没办法。
于是,吕光想到了一个十分下作的办法,那就是将鸠摩罗什灌醉,将其与龟兹王之女故意锁到了一个房间里。
对于这个情节,大家可能有点眼熟,没错,这和《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逼迫虚竹破戒是同一个办法,结果也不出所料,鸠摩罗什酒后乱性,只能娶了龟兹王之女。
这下鸠摩罗什的把柄就握在了吕光手里,只能心甘情愿任其差使。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疑惑,鸠摩罗什不过是个僧人,纵然有点声望,也不至于能在政界搅乱风云,吕光为什么对他这么执着呢?
其实,吕光的执着是因为他有野心,随着西域被收服,声名大振的他慢慢也不再满足于受人指挥,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需要拉拢更多的有智慧和才华的人,而鸠摩罗什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鸠摩罗什到底有什么出色之处呢?
佛缘深厚难抵挡,潜心钻研成高僧鸠摩罗什可不是个普通的僧人,他出生于龟兹国,父亲是天竺国宰相达多的长子鸠摩罗严,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这两人不仅身份尊贵,还都崇尚佛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两人才走到了一起。
据说,耆婆怀鸠摩罗什的时候,她对佛经的记忆和理解莫名开始倍增,而且无师自通突然就会说天竺语。
人们认为,耆婆的变化肯定和肚子里的孩子有关,都觉得鸠摩罗什以后肯定是个有慧根和佛缘的孩子。
等到鸠摩罗什长到7岁的时候,耆婆在游玩过程中看到坟间枯骨横生后突然顿悟,她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带着7岁地鸠摩罗什出家受戒搬进了寺院生活。
这一决策为鸠摩罗什之后的佛学造诣做了铺垫,他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学习佛教小乘派经文。后来年纪大点之后,随着经历和悟性的不断增长,他转拜须利耶苏摩为师,开始学习佛教大乘派经义。
为了能深入的理解佛法,他开始到各地游历,在这途中,他接触到了很多高僧的指点,在佛学方面的造诣也因此得到了质的飞升。
到了20岁的时候,他结束了游历,回到龟兹国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超强的辩论才能,他的名号传遍了整个西域,他也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佛教高僧。
不过,吕光看重鸠摩罗什的原因可不单是因为他的佛学造诣高,主要还是因为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鸠摩罗什的教义强调慈悲、仁爱、宽容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他传教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在那种混乱且分裂的社会大环境下,鸠摩罗什是个极具凝聚力的存在,而吕光也是看重了他这点,才不择手段的要将其纳入麾下。
不过,既然鸠摩罗什第一次破戒是因为被吕光陷害造成的,那为什么之后他会再次破戒呢?难道是因为第一次破戒之后堕落了?
声名远扬遭觊觎,二次破戒守佛心当然不是。正如前文所说,鸠摩罗什在佛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能有这样的地位可不是随便背背佛经能得到的,所以说他破戒是因为堕落就更不可能了。
事实上,从头到尾,鸠摩罗什的破戒都是身不由己。第一次破戒之后,鸠摩罗什被吕光带到了凉州,并被迫在这里生活了3年。
在这期间,很多人因为他的破戒行为对他嗤之以鼻,不过,他始终没有为此而放弃传教。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传承的教义,他不惜当众吞下银针,让无数人停止了对他的质疑。
三年之后,姚苌缢杀苻坚入主长安,因仰慕鸠摩罗什的才学便将其从凉州接到了长安。也因为他,鸠摩罗什第二次破了戒律。
鸠摩罗什被接到长安之后,他日日研习佛法,从无懈怠,和他人讨论佛法也是无人能敌,外加他心性仁厚,为人真诚且极具爱心,姚苌担心他去世后这般智慧无人继承,便送了很多美女给他用于传承后嗣。
鸠摩罗什对此虽不愿意,但碍于对方的淫威也只能接受,从这之后,他“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不过,他虽身入俗家,心却始终忠于佛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开始潜心翻译佛经。
10余年的时间,他译出的经论有35部,后世传承下来的汉传佛教所用的佛典很多都用的是他翻译的,因此他也被公认为“汉传佛教八宗之祖”。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圆寂后,僧人将他的尸身火化,而让众人意外的是,火化之后他的舌头竟然没有随身体烧尽,反倒化为了舌舍利。
在佛教中,只有修行极高的人死后才会化身舍利,所以,人们认为,纵然他的人生有过两次污点,但他对佛教的贡献却是不可否认的,死后化身的舌舍利就是最好的说明,这是来自上天的肯定。
不过,无论这种说法是否真实,鸠摩罗什都算的上是“真佛”,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后世证明纵然身处泥潭,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守得“莲心”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