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GPS,中国有北斗。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北斗卫星项目的打造为我国提供了全球卫星导航的能力,也摆脱了对GPS的依赖。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北斗已经成长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巨头。而在北斗的应用中,已经实现对美GPS的替换和超越,令美航母成“睁眼瞎”。
北斗有多强呢?在实现自主应用之后,北斗也开始迈向世界,因此北斗的全球化,市场化进展如何?
中国北斗的替换和超越掌握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多么重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民用领域日常使用的导航定位功能都需要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持。而更高层面的J用领域意义就更为重大了。
只有将卫星导航系统掌握在手中,实现自主可控,自给自足,能够在不使用美国GPS的前提下,还能保障各项领域功能的稳定性。
如果一直使用GPS,可能一时半会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以美国的惯例,一到关键时刻就不好说了。
所幸我国已经实现北斗的全球独立组网,在完成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的同时,也将北斗应用到各个领域,实现完善部署。既然有了北斗,在原先使用GPS的航标也就可以进行替换了,而这也让美航母成“睁眼瞎”,怎么回事呢?
美航母在一次南海出行的时候,因为北斗替换了GPS的航标,导致美航母在海上失去了定位信号。没有了GPS航标的加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很容易失去方向。而被替换后的北斗美国无法使用,就像被遮住了眼睛摸不着方向。
这是北斗替换GPS带来的一个典型案例,也进一步验证了北斗已经具备在航海领域进行自主化应用的能力,为一些海上作业提供保障。
除了替换,北斗也超越了美GPS,实现了毫米级的监测,实际案例是2021年浙江舟山市运用了北斗三号系统,进行监测作业,最终取得的效果为完成全天时的毫米级监测效果,精度为1.2nm。这样的监测性能效果即便是GPS也未必能实现。
中国北斗有多强?在一个又一个案例中都能得到体现,实现的替换和超越也是有目共睹的。
北斗的全球化,市场化进展如何?北斗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在北斗的接下来的历程中,将朝着全球化,市场化的方向迈进。那么在这两个方向当中,北斗的进展如何呢?
首先来看全球化。
北斗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和应用。根据已知的成绩来看,北斗已经和137个国家签订合作,各国也逐渐开始选用北斗作为民用领域内的导航终端服务。
由北斗衍生的产品被推广到了各国市场,为民生服务带来很大的便利。一些国际芯片巨头的产品皆已适配北斗服务,比如苹果从iPhone12开始就支持北斗功能了。而随着这些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上市,北斗的服务用户范围会大大增强。
其次再看市场化。
北斗的市场化推广程度远超想象,感觉北斗离大家的生活很远,但其实北斗已经进入到民生市场的各个角落。
近的来说,大家使用的手机都已经支持北斗功能,从出厂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预装了。去年出货的3.24 亿部手机当中都支持北斗。截至2021年底,有790万营运车辆搭载北斗。
这些都是北斗市场化持续推进带来的成绩,但是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细分到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都在加速北斗的市场化应用。
当然,北斗的市场化推进是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的,需要更多的国产厂商,消费者用户参与进来。国产厂商可以基于北斗系统做定位芯片研究,目前北斗的室内定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如果能将这部分的市场需求给补齐,北斗带来的实际应用会更加深入。
北斗的全球化,市场化都有不错的进展,现如今的北斗已经不单单是局限于定位,导航功能,最重要的是北斗实现独立组网带来的深远意义。
北斗让产业发展可以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持续前进,未来预计会形成4000亿的产业规模,这必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到时候国外的科技巨头也会参与北斗的产品开发,适配应用,潜移默化之间北斗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相比于GPS随时充满变数的状况而言,还是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用起来更放心。
当然,并不是说GPS不能使用,平时需要的时候依然能凭借GPS带来便利。只是有了北斗以后,就不用担心能不能用得上GPS的问题了。
总结北斗有多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超越美GPS实现在诸多领域的替代,令美航母没有GPS航标的支持失去了方向。这只是北斗实力体现的冰山一角,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方面,北斗已经有了深入进展,期待将来取得更好的表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