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词《水调歌头•游泳》是一曲敢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战歌

长安听雨 2024-07-18 16:03:29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主席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主席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水调歌头·游泳

毛主席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敢于在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的革命豪情。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表面上看,是交代诗人从长沙到武汉的行程,但实际上,却说明诗人要赶到武汉去游长江的急迫心情。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诗人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第二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以雄健的笔势马上转入写游泳:诗人横渡滚滚长江,浮游在江面上,放眼望去,天空格外广阔高远。这既反映了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更呈现了一种旷达心灵。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越是写出寥廓江天,越是显示出诗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第三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任凭江风狂吹,波浪拍打;在长江里游泳,胜过在清净的庭院里随意散步。搏击风浪与闲庭信步,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诗人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抒发了畅游长江的美好感受。在诗人看来,与长江的激流风浪搏击,要比在幽静的小院里散步惬意得多。

“今日得宽馀”表达了畅游长江的总体感觉,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一是不受任何限制,天高地阔,自由自在,其乐无穷;二是紧张的工作之余,转而全身心地投入大海,动了筋骨,舒了身心,全身得到了放松。”这种体会既是诗人长期斗争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诗人乐观坚定的人格意志的自然流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面对奔流不息的长江,站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孔子站在磅礴奔流的长江岸边,感叹过去的时光,像滔滔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诗人却看到了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时不我待,必须只争朝夕,抢抓机遇。诗人从身边的流水想到古代先贤的哲语,使游泳的感悟一下子显出历史的厚重,胸中洋溢着奋力拼搏的豪情和创造奇迹的乐观。

词的下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上宏伟的建设图景及时代变革的巨大变化。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各种航船在长江中乘风破浪前进,龟蛇二山隔江静穆对峙,武汉长江大桥的宏伟建筑正在兴起。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发展景象的展望。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穿越长江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一座大桥凌空而起,飞架于南北,以天堑著称的长江,将变为畅通无阻的大道坦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个“更”字显示未来的“宏图”——三峡水库要比长江第一桥更加壮阔、雄伟,给未来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大手笔地描绘。将来要在武汉以西,长江三峡以东附近的江面上修建一座大型水坝,把三峡上游的雨水拦截住,使高峡间往昔的急流变为平静的大湖。利用三峡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让美丽的长江造福人民。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那时巫山神女(神女峰)应当还在,她应该对世界变化之大感到惊奇。巧妙地写出了神女“惊”讶祖国(世界)发生变化之巨大,以神仙赞叹人间的美丽想象给“起宏图”的历史巨变以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

全词写景壮丽、叙事宏大、抒情真挚、说理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

2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