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四代到第七代,在女性题材电影中,解读不同导演的代际特征

时春好风光 2022-06-23 10:23:16

在90年代初期,大陆女性题材电影因为当时经济市场的冲击,大陆女性题材电影开始变得商业化,多数的大陆女性角色以满足大众希望和需求,并且在这一时期大陆女性在电影中以呼唤女性解放为主。

虽然相比较之前旧社会的时候女性得到了相对的解放,同时经济也逐渐进步复苏,但是对于90年代初期的大陆女性形象的身份和内在表达稍显匮乏。

不过到了2000年后,大陆女性题材电影快速的发展,开始注重女性自身表达,并且从女性的身份和形象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大陆女性的形象开始倡导女性内在表达和独立形象。

在中国上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改革开放起,在时代背景的推波助澜下,时至今日,中国电影的发展真的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期间一代代电影人的薪火相传、带带传承的文化精髓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作为独具一格的范式,对于导演的“代际划分”正可谓是对中国电影文化格局的基础性语式。

“代际”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而后在20世纪80年代起便被中国人所沿用,同时再多个领域的研究发展中都充分的将这一概念加以延伸。

虽然“代际”一词是由西方引入的,但是在中国却将其改革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概念,具体来说是在1979年-1989年,我国学者就已将“代际划分”用于对中国电影不同时期导演群体的电影创作进行史论分割时就已经开始延用。

由于在历史长河中被广泛地使用,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一直陪伴左右,已成为中国电影历史对于现实和批评的艺术手段和方法。按导演的代际对文章进行阐述,是因为导演的代际可以充分地说明不同时期女性电影的创作背景。

从第四代到第七代,在女性题材电影中,解读不同导演的代际特征。

不屈奋进的时代赞歌:第四代女性题材电影

第四代导演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位夹缝中的生存者的角色,作为第三代和第五代导演的“中间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代人对于文化精神的传承使其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期。

第四代导演创作的高潮就是对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女性题材电影渐渐作为这一时期导演的主流方向。

中国第四代导演希望摆脱戏剧层面的束缚,把电影导向划分的更加明确与清晰,中国的第四代导演主要是分布在60年代。

这一代的电影导演经历了系统化的电影专业的学习,所以从这一代的导演可以看出,这部分的导演一直在做中国电影的引领,这一时期的导演电影特点偏向于淳朴的风格,多数导演从乡村戏入手来描写小角色,从而达到歌颂精神或表达其他想法,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孙沙及其女性题材电影代表作

孙沙,是中国内地第四代导演、编剧。孙沙是探索精神极强且颇为执着的一位。在这一时期的电影市场的浮躁动荡之下,他却始终坚持本心,以一种不骄不躁、从容不迫的创作心态,为他个人的创作空间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孙沙导演的作品可以看出风格很广泛,也能够显示出孙沙导演一直在电影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和试探,从孙沙导演创作的这些作品来看,他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

作为第四代的电影导演,他一直在摸索试探电影风格,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孙沙导演的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并且为后人提供了电影研究的基础。

孙沙的作品《橄榄绿屋顶》,整部影片中的五个女性形象中马天歌最具有代表性,其人物性格充分映射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尤其是女性地位并不突出的时期,为了成功,多数女性不得不选择依靠男性来达到自己的目。

孙沙的作品《九香》中,将九香的形象刻画为一个农村母亲用她坚强、伟大、无私的母爱。九香作为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下的女性缩影,她用自己繁琐且又具有真实性的生活情节将一位慈祥的母亲成功演活,用她平凡而又质朴的言行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完美诠释。

镜头多次用大远景拍摄漫天下雪下的这位母亲,侧面烘托这位母亲对孩子们的爱就像这漫天大雪一样深厚,鹅毛大雪的村庄天气寒冷恶劣,可母亲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无论多么艰难险阻的情况下都依然勤劳不舍让孩子吃苦受罪,这种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深刻体现了当时社会难处下的女性的伟大精神。

张暖忻及其女性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张暖忻是中国女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第四代优秀导演之一。她的艺术生涯是非常短暂的,她用自己的一生照亮了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道路。在她鲜少有的几部影片中,大多是从女性的角度来刻画女性主题,突出女性意识。

张暖忻的电影可以看出来更加的偏向于写实,她的电影作品区别于戏剧的创造,但却在电影作品中体现了足够的戏剧性。

张暖忻的电影作品主要体现了当时年代的社会背景下给人们带来的现状,真实的反映了不同时期在导演视角下的电影表现形式,可以看出导演张暖忻的视觉角度是深刻的,并且对生活的洞察力也是极其丰富的。

张暖忻的作品《沙鸥》以现实社会为背景,以充满国家责任感和不服输的女主人公沙鸥,作为一个中国女排的国家队员,虽然在身染病痛但依然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展现出了这一时期的女性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渴望提升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等情感因素。

影片中多次运用了近镜头刻画了女排运动员手中的排球、行走、系鞋带、和练球的时刻,导演用这种近镜头更能够让观众快速的投入到影片当中,让观看者从第一视角快速切换到女排运动员的环境中去。

同时开始还用了主人公沙鸥的画外音,从而引出了下文,让观看者能够迅速地进入故事当中,也能够更直接明了的了解故事的走线和内容,慢慢引出了沙鸥带病坚持练球打比赛的下文。

在那个年代虽然医疗还不是特别的发达,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沙鸥的决心和毅力,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不光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的毅力和坚持,也体现了女性运动员对国家的热爱与奉献。

在她的作品《青春祭》中,女主角作为一名女知青,刚刚有所凸显的女性意识却因为时代遗留下来的相同问题而渐渐消失。这仅有的少许女性意识不仅成为李纯对于女性青春的张活力,同时也好像枷锁一般成为了她难以承受的重负。

影片用了多个长镜头,真实而自然地体现了女主角的生活现状,同时用画外音以女主角的第一视角开始阐述,影片开始的镜头颜色是整体偏暗的,也体现了当时的心理活动,之后镜头转换,切到了女孩子们鲜艳的发带和当时面对面唱着山歌。

这和女主角的生活及心理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既羡慕又不敢去触碰,同时体现了当时那个社会的女孩子对于青春时期的向往和渴望,但却遥不可及的现状。

黄蜀芹及其女性电影代表作

黄蜀芹,中国内地女导演。她的8部电影中只有《现代人》和《超国界行动》早期创作的两部影片具有一定中性题材。

作为女人,黄蜀芹利用她的身份优势诠释了不同的女性视角,她透过这个视角观察着那个时期下的整个世界。

黄蜀芹是第四代导演为数不多的优秀女导演之一,黄蜀芹导演多为表达女性题材进行创作,她不仅是通过导演的视角来看待女性题材电影的创作,还通过本身的性别优势来观察和分析当下社会女性所处环境的问题。

黄蜀芹导演通过对小角色的关注呈现在了电影当中,她通过对当下社会小角色的观察和描写来使观众感受到共鸣,黄蜀芹是一名极有个人艺术风格的女性导演,她的作品表达都有着更高层面的追求,让观众有更多思考。

黄蜀芹的《人鬼情》,女主人公秋芸她的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女性电影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影片开头色调很暗,是女主人公自己画着京剧的妆容开始,背景音乐也是阴暗夹杂着戏曲风格的,可以体现出她热爱戏曲,当你内心阴郁而痛苦,虽然一路曲折但她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热爱的戏曲,可以看出导演想让大众看到当时女性坚持勇敢以及对挫折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品《画魂》是黄蜀芹导演继《人鬼情》之后,在1993年拍摄的第二部有关女性题材的电影,该影片对女主人公的塑造充分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影片多次用中近景从远到近拉过来,拍摄玉良的表情,早年的玉良眼中满是痛苦的无奈,渐渐地她学习写字学习绘画,没有错过人生任何一个机会,她也逐渐的从默默无闻的青楼女子变成了一代著名画家,影片中,导演深刻揭示了当时旧社会的迂腐,也同样表达了当时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民族与传统视域下的女性精神:第五代女性题材电影

中国电影行业第五代导演年轻时就受迫于动荡,下乡、当兵等种种经历使其经受了10年之久的社会打磨。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再次回到校园重新学习,并带着满满的热情重新走入影坛。

他们以新思想创造出新颖的艺术手法,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在每一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寻求新的高度。第五代导演渴望从电影的叙事和感染力的角度来探寻探索处在时代动荡中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历史进程。

无论是在电影的题材还是镜头语言等方面,它不仅沿袭了传统的电影创作方式,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当有个性的创新。

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其中张艺谋导演有着很巨大的贡献和一定的代表性。这一代导演创作的作品不仅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特色的魅力,同时对当时的社会电影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推波助流的作用。

张艺谋及其女性题材电影

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由始至终都充斥着作为中国文化人的历史使命感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探索,他凭借着自己对于电影叙述中浓烈的色彩、充满挑战式的构图中始终坚持着多现实生活的抒情和叙事。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对电影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多是从人物出发来叙述。

他的电影是传统风格的艺术形式体现,并且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早期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体现了他对于女性反抗的赞美,是一个有着民族责任心和个人思想的导演。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以及《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金陵十三钗》等等多部作品。

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叙事结构来看,这部影片以开头的红色主题吸引观众注意,运用了大红色主题做渲染。

开始用推进的运镜体现了庭院深深,大红色的灯笼和庭院的一道道门相互映衬,一道道庭院的门体现了当时旧社会的封闭和封建思想,大红色的灯笼就好像是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大红色的灯笼在这诺大的庭院当中,即鲜艳又凄惨。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多数都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来进行气氛的渲染和导演主观认识的叙述和表达。

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中女主人公魏老师的形象却是深入人心的,她身上的那种执着的精神和责任感,将一名老师质朴且纯粹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心寻人的身影,使得观影的人无一不为之动容。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该片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女性开始逐渐有了自我,并且思维方式也已不再是易受压迫且失去自我的女性形象,以开始凸显出女性地位的演变。

这部影片开头用了叙事和画外音的手法开始,将故事娓娓道来,从男主人公的不幸身世说起,慢慢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画外音的叙事手法可以将观众快速的代入剧情当中,并在开头用黑白色调开头讲述故事。

可是在最后的时候影片却用了彩色定格,寓意着父母的这一生爱情的美好,而观众也觉得突然被带回到这个故事当中,那女主人公的故事历历在目,让人十分感动。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电影叙事是用了一个女学生的第一视角来阐述故事的发展,虽然女学生是个边缘人物,但是却极度的烘托了主角女英雄的形象,体现了她们的强大正义感。

陈凯歌及其女性题材电影

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多都是讲述了特定时期下的历史延续和变革,对于一种更加广阔的时代,在面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思考下重新认识社会,理解人生。

陈凯歌是一位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导演,他经历了变动,使他更加的具有民族责任心,陈凯歌导演的作品多数是探讨人性或是让人反思人性,总能引人深思。

他的思维宽阔,思考也很广泛,他的作品表达强有力的发生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现状,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细致的描写和体现使人物十分丰满,陈凯歌导演对第五代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第五代电影即将落寞是,他选择了合适的走向把电影行业更好的引领起来。

其主要的代表作包括《黄土地》、《霸王别姬》、《风月》以及《和你在一起》等多部作品。

陈凯歌的《黄土地》,影片中的翠巧是中国传统女性命运的代表,身负重担,却敢于抗争,外表柔弱却内心坚强的女性形象,这样强烈的讽刺既是给统治阶级的,也是给深藏在我们骨子里软弱的民族性的。

影片叙事手法运用了对比蒙太奇,也多次运用大远景进行拍摄,也侧面体现出来了当地人民的坚韧的性格,影片多处运用红色,不仅渲染了气氛还给观众视觉的冲击。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该影片对菊仙所展现出的柔弱、迷恋且执着的性格特点,充满母性的温柔,具体表现在她对段的包容和对程的同情上,只可惜这种母性光辉无力在混乱的时代乱流中被认同。

这部影片是陈凯歌导演经典作品之一,却打破了以往的电影风格,格外的注重人物的感情线,节奏紧密,叙事方式更为大胆,运用了较多的长镜头,这能是观众更加有代入感和情绪带动。

个体存在的现实关照:第六代女性题材电影

走上导演创作舞台的“第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并没有遭遇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所以他们的创作理念跟之前的导演大相径庭,颠覆了老一代电影人的创作规律,他们的作品以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为主要叙述背景,更多的是对社会基层人们的关注,描绘的都是小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关怀,第六代导演的镜头语言与前几代导演相比,更多的是对于贴近现实的描述。

将小人物的命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其作品更能体现小人物的悲喜,尤其是在女性题材电影中的情感刻画。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娄烨、孙周、李少红、冯小刚许鞍华、马俪文(马晓颖)等等。

第六代导演更加侧重社会现实性的描写,他们的作品相对于之前的导演更加的有个人主义色彩。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更加多地体现对城市内的家庭和人物的观察和描写,而从导演选题上,更加偏向于对社会底层和边缘的小人物的关注,而风格多数是更加的体现了真实性,作品也更加的注重关注的心理的状态和引导。

娄烨及其女性题材电影作品

娄烨,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北京电影学院89级导演系毕业。娄烨的影片大多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不完整的运动构图,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无论表现的尺度和题材如何,电影技术的娴熟运用和独特的电影语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被称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娄烨的风格是能够把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的展现和商业价值化融合到一起的,他不避讳地选取大众口味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同时又能够从另一方面忠于自己,把自己独特的思想加入到他的电影表现当中。

他的电影表现突出了真实性和叙述性,拍摄风格也经常从第一视角来使观众更能够带入其中,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

娄烨的电影《苏州河》,该影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以一种暴露、性感的形象,作为被观赏者用来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在长镜头下,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处于弱者地位,成为强势的男权的栖性品。

孙周及其女性题材电影代表作

孙周,中国内地电影导演、摄影师。他的创作风格多数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可以发现他对生活的观察十分细致,他对人物的洞察力是清晰而深刻的,孙周导演敏锐的洞察力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孙周的作品《漂亮妈妈》,该影片的女性形象塑造主要在给予男性的首先是母亲般的亲情,而不是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情。

母亲的形象来自宏大的叙事背景,他开始关注家庭的日常生活,放弃了对他精神“母亲”的赞美。相反,他塑造了一个真实而普通的母亲形象。

孙周的《周渔的火车》,影片到最后她也没有等到她一心付出过的陈清或者是为爱执着的张强。也许,她想要的只是一种解脱。

该影片在精神分析学上,在对影片女主人公周渔的女性形象描画上,因为女性缺乏独立,而处于无力和被动的地位,她们常常不创造意义和价值,只假定意义和价值。她们具有男性审美所推崇的真善美的一切品质。

因此,男人们往往会塑造理想女性帮助男性成长,而一旦男性成长,女性就会成为他们进步发展的挡路石,必须有意识地退出男性生活。

现代女性的多元与重构:第七代女性题材电影

第七代导演是由我国电影市场影响下而形成的一代导演,他们是非常了解制片行业的潜在规则,并且可以将自身的想法与市场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而在中国第七代导演中,出现了一部分女性演员转为导演之后,拍摄的具体影片同样给中国的影坛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电影作品。

这一批电影的共同点,便是聚焦女性情感世界。

除了爱情之外,普通女孩的人生阅历也是这类女性题材电影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从普普通通到众星捧月的戏剧性变化是这部分女性的整个蜕变过程。

后来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开始有所改变,而这一部分导演的诠释是从演员开始的,所以在对人物性格刻画上则更为突出女性题材电影所处的大环境。

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徐静蕾等,还要一些导演,例如郭敬明、滕华涛等男性导演,也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审视着中国的女性题材电影,从而对女性形象刻画则显得尤为生动。

徐静蕾及其女性题材电影代表作

徐静蕾,执导的第四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大陆第一个票房破亿的女导演。徐静蕾被称为是“中国电影界有革命性的代表人物”。

徐静蕾是一个美丽和智慧并存的女演员和女导演,她主导的作品有着她独立的想法,可以通过她的影片看出徐静蕾是一名十分有想法的导演,她导演的作品反映了女性的当时所处的困境,从女性的视角来分析女性的心理和塑造女性角色,她得作品是委婉而又有着深入探索的魅力的。

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片的开端用黑暗的灯光营造了低沉的氛围,用女主人公第一视角的画外音来阐述这封信。

在女孩 13 岁时她的父母争吵,镜头切到了门框处,门框外是萧条的树木,伴随着女孩父母的争吵,这仿佛意味着这女孩子的一生被紧紧框了起来,而萧条的树木就像是这个女孩子的遭遇。

直到女孩遇到了那个作家时,画面变得亮了起来,背景音乐也变得欢快了起来,也体现了这位男子对女孩子的一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

这部影片女子深深的爱着那个作家,或许这是一种执念,也或许那个作家就是那时候她的一束光亮,这个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是不畏后果的,但她确实那么的勇敢和炙热。

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将自己内心炽热的情感传递给了观众。导演完全从女性的角度来体验和表达声音在绘画世界中,女主人公对作家的执著爱情,将女性内心深处的自我救赎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该部影片讲述了故事主人公杜拉拉从一个职场小白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场女性的奋斗历程,以此来激励在职场打拼的都市女性。

该部影片的细节刻画上女性特点无处不在,而且整部影片徐静蕾导演将女性导演在影片中的映射也无处不在。

郭敬明及其女性题材电影代表作

郭敬明,其主要代表作有《小时代》四部曲、《爵迹》等。

郭敬明导演是青春文学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是表达青春的疯狂和懵懂,对于女性形象,郭敬明导演真实的揭开了女性对于爱情和友情的真实一面,并且深入的剖析了这些女性角色的内在和人物发展。

他创作的女性主题电影更多是经历磨难的女性,但最后成功的一个过程,他的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基本都是独立和有着现代女性精神的。

郭敬明的作品《小时代》,影片中顾里的女性形象是以一种永不服输,坚强、睿智、精准的展现了独立精致的女性形象,林萧则是重视友情,性格温和,遇事胆小而且没主见的女孩,南湘爱恨分明,比起物质更重视情感和精神。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琴溪娱乐社
0 阅读:3

时春好风光

简介:时春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