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总统马科斯在内外交困中步履维艰,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的反击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法理重击,让这场政治博弈的结局充满悬念。

马科斯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联合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推动对副总统萨拉·杜特尔特的弹劾案,甚至被曝以“每位议员数百万美元”的代价换取支持。
然而,杜特尔特家族的反击更为凌厉。老杜特尔特公开揭露罗穆亚尔德斯在2025年国家预算中秘密转移41亿美元至关联公司,并将证据提交至亲信掌控的监察办公室。如果调查坐实,马科斯的核心权力圈将面临瓦解。此外,杜特尔特家族正全力备战5月的中期选举,老杜特尔特及其两子若成功进入参议院,将彻底扭转萨拉弹劾案的局势。

菲参议院已暂停处理弹劾案,为杜特尔特家族争取了关键时间窗口。这场内斗不仅是权力争夺,更暴露了菲律宾政治生态的脆弱性——家族政治与利益交换仍是主导逻辑。
在外部,马科斯在南海问题上依赖美国的支持,但局势已悄然生变。特朗普政府计划减少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资源撤回第二、第三岛链。彭博社分析称,此举将削弱菲律宾挑衅中国的底气。
与此同时,中国在2月14日的国防部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晓刚援引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1900年《美西割让条约》及1930年《美英边界条约》,明确指出菲律宾领土最西仅至东经118度线,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均不在其范围内。

如果菲方承认这些条约,其南海主张将不攻自破;如果否认,则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结果同样失去合法性。中国这一策略堪称“釜底抽薪”,直接动摇了菲律宾南海主张的法理根基。菲媒ABS-CBN称,马科斯团队评估后认为,若按条约执行,菲领土将“退回东经118度以东”,现行海洋法案将沦为废纸。

马科斯政府的困境折射出小国外交的典型困境。他试图通过联合军演和引入美制“堤丰”导弹系统向中国施压,却未料到美国战略收缩之快。菲军方坦言“仅靠美国支持远远不够”,而中国海警与航母编队的常态化巡逻已形成实质威慑。
菲律宾在1970年代通过武力非法侵占中国8个岛礁,如今却以“受害者”姿态炒作仲裁案。中方以历史条约结合现实管控,既彰显法理正当性,也为后续行动预留空间。
个人观点认为,马科斯的困境源于其战略短视——将国家利益捆绑于域外势力,忽视内生稳定性。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应对,展现了“以法理为盾、以实力为矛”的成熟策略。未来,菲律宾若不能摆脱“代理人”角色,恐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政治内斗与外部压力交织下,菲律宾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充当“马前卒”,还是回归务实外交?答案或许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