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
奮
奮【fèn】,金文字形的里面是在“田”上面站着一只鸟(隹),外面被一件“衣”服裹着。好像是那只鸟想要奋力挣脱飞出去,因此是会意字。篆文把外面的衣服讹变成了“大”,写成了由大、隹、田组成的会意字。简体字则去掉了中间的“隹”写成“奋”,变成跟鸟无关了。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奞部》奮:翬也。从奞,在田上。
段玉裁注:(奞和翬)㬪韵。「羽部」曰:翬,大飛也。雉、雞、羊絕有力,皆曰奮。田,猶野也。
许慎是以“翚”来解释“奋”。翚[读挥],许慎解释是“大飞”,即奋力振翅飞翔的意思。许慎又说“奮”字,“从奞,在田上”。
《說文解字·奞部》奞:鳥張毛羽自奮也。从大从隹。讀若睢。
“奞[读睢]”和“翚”为叠韵,它只是比“奮”少了下面表示田野的“田”。鸟(隹)被一件“衣”服在外面裹着,所以要奋力挣脱飞出去,应是“奮”的本字,也是鸟欲奋力振翅飞翔的意思。
《说文解字》把“奞”列为540个部首之一。这个部首的字,除了奋力的“奮”之外,还有夺取的“奪”。
“奮(奋)”的本意是亢奋,是奋力。
文献选读
“《爾雅·釋蟲》:螽醜,奮。《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爾雅·釋畜》:羜(羊),絕有力,奮。”
这里的“奋”都是指极其健壮有力。螽斯蝗虫之类,好奋飞;野鸡的飞翔极有力度,这也是“奋”;出生五个月的小羊为羜,极其健壮有力,这也叫“奋”。
“《淮南子·時則訓》:鳴鳩奮其羽。”
这里的“奋”是说斑鸠奋力振翅飞翔。
“《詩經·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太阳和月亮为什么轮番地日食和月食?心中的烦闷,就像身上穿着一件洗了未干的衣服。静下来想想,而不能展翅飞翔。
“《周易·豫卦·象傳》:雷出地奮,豫。”
䷏豫的下卦为坤,上卦为震。震为雷,雷动于地上,所以说:“雷出地奋”。
“《荀子·富國》:人倫並處,同求而異道,同欲而異知,生(性)也。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異也,知愚分。埶同而知異,行私而無禍,縱欲而不窮,則民心奮而不可說也。”
人类共同相处,虽然有智有愚,但是需求和欲望却是相同的,这是人的本性。但如果人与人的智力与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而他们所得到的却是一样,即使谋取了私利也不会招致祸患,放纵欲望而没有节制,那么民心就都会竞相争夺而无法说服了。
“《荀子·正名》:有兼聽之明,而無矜奮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說行則天下正,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
有兼听各家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态度;有兼容并蓄的宽宏大量,而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如果自己的学说能得以推行,那么就去正天下;如果学说不能推行,那么就说明道理而隐退。
“《荀子·子道》: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孔子说:争着说话的人,是浮夸;争着行动的人,是炫耀。因此从脸上就能看出是不是聪明、有没有才能的,那一定是小人。而君子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能做就说能做,不能做的就说不能做。
“《淮南子·說林訓》:謂許由無德,烏獲無力,莫不醜於色。人莫不奮身于其所不足。”
说上古的许由没有德性,说秦国的大力士乌获没有力气,没有人会不感到羞愧的。人们总是对他人的不足过于的严厉苛刻。这里的“奋”是严苛的意思。
成语典故
奮不顧身
不顾生死地勇往直前。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勃然奋励
勃然,即奋发的样子。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
奋袂而起
春秋的时期,楚穆王联合陈、郑、蔡三国攻打宋国,宋昭公只好投降。楚穆王神气活现指使宋昭公干这个、干那个。楚庄王即位后,派大夫文无畏向宋国借道去齐国办事,却被宋国杀了。气得楚庄王浑身发抖,振奋衣袖而集结军队,结果人人响应,衣袖相连于路上形成一片,于是就挥师打到了宋国的城下。
《淮南子·主術訓》:楚莊王傷文無畏之死于宋也,奮袂而起,衣冠相連於道,遂成軍宋城之下,權(势)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