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也不例外。
今天的你到明天,也许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红楼梦》之所以经典,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一样,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贾宝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刚开始的时候,他很不成熟,也非常自我。

他常常认为他身边的那些女子都是为他而活,当他死去的时候,人人都应该为他悲伤、为他落泪。
而有了这些女子重他爱他的心,他就心满意足了,即便化成了灰,随风飘散,也无怨无悔。
因为他身边的女子都宠着他、惯着他、捧着他、哄着他、爱着他,所以他很长时间都做着这样的美梦。
但是,随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人来人往、世事变迁,他的思想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有一天,当遇到一件事的时候,他终于发现,他并没有他自己想象的那般重要,不是所有女子的眼泪都要为他而流。
那是百无聊赖的一天,他和姐姐妹妹们都玩腻了,跑到梨香院去看女孩子唱戏。
他听说小旦龄官《牡丹亭》唱得最好,就烦请龄官唱给他听。

他本以为龄官会和家里的其他女孩一样,热情洋溢地接待他,可出乎意料的是,龄官态度非常冷漠,不仅不给他唱,还对他爱搭不理的,满脸不屑一顾。
他被人奉承惯了,哪里受过如此冷遇,顿时臊得脸都红了。
他本想离去,可听到另一个小戏子宝官说“只略等一等,蔷二爷来了叫她唱,是必唱的”,就留了下来,准备一看究竟。
不一会儿,贾蔷来了,他看见贾蔷和龄官两个腻腻歪歪、打情骂俏、旁若无人,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女孩子的眼泪并不全是为他一人而流的,就比如这个龄官,她眼里就只有贾蔷,又如何会为他贾宝玉流眼泪呢?
从这个龄官,又推及身边的那些女子,都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自有各自的归宿,至于到最后谁能与他相伴到老,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了。
经过这一番领悟,贾宝玉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人生观上,以往的他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身边所有人都该围着他转,也会永远围着他转,现在的他则认为“没有中心,各有分定”;
在爱情观上,他原本非常笃定,只认可“木石前盟”,很排斥“金玉良缘”,现在却开始疑惑,不确定到最后谁才是哭他葬他的那个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移情别恋了,而是心智更加成熟,对自己的爱情或者婚姻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有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简而言之,此刻的贾宝玉已不是当初的那个贾宝玉,由于这一件事情,他就变得成熟起来。
所以,读《红楼梦》这部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就像看这个花花世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