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下午,我区在两会期间举办首场新闻发布会,就“昌平区以‘四区’建设为牵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城乡治理实现新飞跃”进行主题发布。
加强民生保障
昌平区政府副区长马春秀介绍了昌平区加强民生保障有关工作情况。近年来,昌平区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2025年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坚持提质扩容
全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统筹布局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人口变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北师大直属生命园学校等名校建设,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推进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式教育教学模式,全区教育集团将扩充至10个,涵盖44个法人单位学校(53个校区),覆盖学生数量占比将超过65%,为孩子们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统筹大中小幼各学段,建立学科素养、教育技能、个人规划等多维度培养体系,为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四个区域医联体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医疗水平。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推进区属医院提质升级。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建设“3+N”三级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以南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部区中医院,西北部南口医院为龙头,以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和民营中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综合诊区为架构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发挥医保监管职能,开展慢性病门诊按人头付费试点,研究药品价值评价体系,有序新增定点医药机构。推动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提升药械安全综合监管质效,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和监管联动机制。
聚焦群众需求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优化“小小孩”服务供给,科学统筹托育服务布局,探索“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托+单位托+志愿托+社会托”多层次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高质量普惠托育“昌平模式”。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统筹医疗、养老等各类资源,新建养老助餐点40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驿站6家,建设一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做大做强体育赛事,构建环西自行车赛、国际铁人三项赛、马拉松标牌赛事、延寿越野挑战赛以及全民健身运动“4+1”赛事体系,全面提高赛事影响力。发展赛事经济,实现赛事进景区、进街道、进商圈,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益,促进我区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
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昌平区副区长雷海良介绍了昌平区提升城乡治理水平有关情况。近年来,昌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理,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以首善标准推动城乡治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打下坚实基础。2025年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围绕重点产业功能区、重点项目、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支撑项目280个,预计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58.9亿元,建安投资100.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增强轨道交通供给,保障市郊铁路东北环线、19号线二期北延开工,实现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后厂-天通苑东段竣工通车。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打通七北路、中东路等一批边际效应大的“断头路”,实现建材城东侧路、定泗路改扩建等16条道路竣工。坚持市政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衔接好供需两端,推动东坨、七辛等110KV输变电工程投用,形成“市政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有效服务项目落地”的良性循环。
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抓好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收官,推动龙泽邻里中心等18个项目投用,拓展“双城”联动,促进产职住商融合,持续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回天有约”协商议事,系统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实现回天地区高质量发展。总结运用“百千工程”第一批创建经验,以“莓好山水兴寿,多彩京韵新村”为主题,布局1个昌金路沿线示范带、3个示范村、4个提升村、10个农业产业园,实施23个提升项目。谋划申报“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造花园村庄。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1278亩。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增强昌平草莓、昌平苹果影响力。强化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宅基地改革试点成果,高水平办好“村晚”、创意市集等文化活动,以科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编制区级环境建设规划设计导则,积极推进清华国重基地、北大产教研中心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10个,结合清洁城市建设行动,推动架空线入地“应入尽入”,“一桥一策”打造桥下空间治理范例,高标准完成57条背街小巷环境治理、城市家具规范减量等任务。持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新建生活垃圾分类驿站5座,推进78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结合“两网融合”要求,加快实施龙泽、生命科学园等6个轨道站点“一站一策”方案,强化“学医景商”周边交通治理,多措并举新增停车位1.5万个,完成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创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推动智慧交通平台、“回天大脑2.0”迭代升级,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来自人民网、北京日报、
新京报等媒体记者
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
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
问
我们关注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高标准打造“百千工程”兴寿示范片区,并实施昌金路片区提升项目,旨在塑造具有乡村艺术气息与现代田园风貌的特色区域。我想请问,截至目前,在推进“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同时,面对未来,昌平区在持续深化‘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下一步规划?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正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2024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高位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本区村庄发展实际,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实施“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成立区级工作协调小组,科学编制昌平区“百千工程”实施总体规划,首批“百千工程”以辛庄为示范村、下苑等4个村为提升村,“微改造、巧更新、精提升”内外兼修,全面提升辛庄村颜值和魅力。打造200亩村集体现代农业园区,完成60栋日光温室改造,每栋日光温室改造后可增产1000斤、增收2万元。辛庄示范村现有创客82家,打造多元业态,年吸引市民游客约50万人,显著地带动强村富民。“百千工程”兴寿示范片区领跑全市乡村振兴,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昌平区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5年,接续启动实施第二批“百千工程”昌金路沿线片区建设,以昌金路为核心轴,沙坨、西新城、东新城3个村为示范村,西营、东营、麦庄、秦家屯4个村为提升村,围绕产业提质、风貌提升、绿化提亮、乡村治理、人才振兴五个方面,按照“一带七村十园多点”的布局集群提升,做优特色、做强文化、做响品牌,建设景村一体化、主客共享的乡村综合体,打造新时代首都乡村振兴“兴寿样板”。
未来,昌平区将紧紧围绕“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明确了“十镇百村振兴,千家万户共富,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区”的总体目标,聚焦10个涉农镇,打造1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强1000家联农带农新型主体,带动10000户农户共同富裕,构建形成以西部国家未来农业中心、东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北部生态涵养区为主体的“一中心一园一区”的产业格局。计划到2030年,全区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建成,成为首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区。
问
近年来,昌平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请问,在新的一年里,区城管委有哪些具体的计划和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给昌平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
区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 黄建军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2024年,我们深化环境治理,西关三角地公园率先完成更新亮相,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府前街实现老城核心街区品质的提档升级,回应了市民多年来对政府街更新改造的期盼;79条背街小巷展露新颜,为城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我们将以“整洁、优美、有序、宜居宜业”为目标,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保障市民群众良好的工作、生活、出行环境。
一是精准发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启动回龙观北部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对4.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条街区开展治理,通过议事协商会等机制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居民代表等沟通座谈,共同商榷方案细节,力求在补短板、强基础、优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升街区整体风貌和空间品质。同时,结合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开展回龙观大街沿线环境整治,拓展地铁站前广场空间,更新交通设施、规范城市家具,照明设施,给市民创造更加清朗有序城市环境。
二是精雕细刻,提升背街小巷治理水平。今年,将深入开展57条背街小巷治理,精心设计,编制“一街一策”、“一巷一主题”整治方案,从风格、颜色以及城市家具、建筑界面等方面,提高标准,展现昌平文化和时代风尚。推广“昌盛小街”等经验做法,打造崔村真顺小街、兴寿创客街等更多“昌平样板”,推动城市面貌增“颜”提“质”,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质量,打造更多美丽街巷和网红打卡地。
三是精耕细做,提高老旧小区管线运行能力。下大力气实施16个老旧小区燃气、供排水、供热管网等设施更新,惠及287栋楼6096户居民。我们将深入一线,充分响应“民声”、广集“民意”,更新各类管线约7.8万延米,实现地上、地面、地下一体化改造提升,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提升群众宜居感。
四是精心细化,优化公共设施提质增效。落实首都城市设施减量提质要求,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整体性、精细化、差异化的管控,持续开展城市家具集约化、减量化,规范化。以护栏、杆体、箱体等城市家具为重点,“撤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有效解决挤占空间、阻碍通行等问题,优化城市家具的便民功能,释放城市空间活力。
五是精密细致,提升垃圾管理水平。垃圾分类既是“关键小事”,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今年我们将重点在分类设施、桶前值守、再生资源、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做好桶站值守等工作,持续优化分类设施,满足居民投放需求。完善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新建生活垃圾分类驿站5座,试点推进“绿岛模式”多功能驿站,探索再生资源“收运处”一体化管理模式,达到投放环境好、日常管理好、组织发动好、分类效果好的目标。
问
近年来,昌平区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与努力有目共睹,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我们非常关心昌平区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布局,以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策略,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 苏俊山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近年来,昌平区坚持“保基本”和“促优质”两手抓,坚持内部挖潜供给与动态协调合理布局相结合,确保适龄儿童“有学上”,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市第一);累计引进31所名校名园在昌办学,实现学生“上好学”。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昌平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加速迈进。
一是落实区委校城融合部署要求,与北师大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加快北师大昌平实验学校和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建设进度,建成后将新增优质学位4410个,进一步释放区域发展“软实力”,与北师大携手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昌平篇章,为昌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在北师大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支持下,以流村小学为代表的农村校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特色发展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大与北师大的合作,为农村校扩优提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聚焦小初高人才贯通培养,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在现有5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2025年,我们将新成立首师大附中昌平学校教育集团、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教育集团、人大附中昌平学校教育集团和十五中南口学校教育集团4个教育集团,覆盖19所法人单位学校。同时,进行集团扩容调整,将天通苑小学等6所中小学纳入昌平一中、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做大做强北师大昌平基础教育集团,更好发挥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学城学校、北师大昌平附属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此次集团化改革也将进一步带动小汤山、兴寿等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切实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后,全区教育集团总数将达到10个,集团化办学改革覆盖法人单位比例将达到52.4%,覆盖全区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将超过65%。
问
2025年是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请问能不能从重点项目建设、产业活力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谈谈2025年进一步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品质的一些具体举措。
区住建委副主任、区回天专班副班长 焦东杰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2025年总体思路是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五提升一深化”工程,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统筹精细织补与优化运营,提高群众体验感;更加突出集中攻坚,着力突破卡点堵点,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更加突出协同联动,衔接中关村科学城与未来科学城,共同构建创新生态发展系统;更加突出精治共治,深挖多方参与力量,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全力推动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建设涵盖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文体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城市更新7个领域,共74个项目。一是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组织,统筹优化“一轴一带两廊”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未来科学城绿道、中轴线北延长线绿道,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三期,建成全龄友好万亩森林公园,以生态发展轴撬动区域高品质生活。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区域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投用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等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3210个。优化人大附中等10所学校周边交通组织。丰富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和区域公共体育均衡共享,扩大优质养老助残托育多元供给。三是提升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效率,加快建设内捷外畅区域交通路网。完成北清路、太平庄中街等项目建设。系统提升轨道交通站城融合质效、绿色出行服务水平,统筹谋划增加停车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市政保障和防灾减灾水平。四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系统构建花园城市生态格局。进一步提升“回家议事”“有话好好说”“龙泽佳话”等协商议事品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回天”,高标准推进秩序专项整治,推广“双诉双融”“镇街检察”等模式,稳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五是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引领区域消费升级。提升双创社区品牌,不断增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水平。动态更新回天地区商务楼宇地图,全力做好小米二期、三一全球科创中心服务保障。加快实施“两庙一街”焕新升级、超极合生汇周边环境提升,助力回天公共消费空间升级。六是深化“回天有我”创新实践,健全党建引领主动治理。深化“回天有我”报到服务,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活力,大幅提升居民共商共建共享能力,加快城市智慧治理能力迭代。
问
“小小孩”的问题关系到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唯一成功获批“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试点区,一直在探索打造“昌平模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托育,上级有什么要求?家长有哪些困难?或者说家长更关注哪些方面?请您谈谈卫健委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健委主任 李文慧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托育针对的是0-3岁的小小孩,家长们会有理更多顾虑,我想家长应该关注“安全有保障、距离易接送、价格可承受”这三个主要问题。
围绕这三个问题,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示范项目的试点区,区卫健委积极响应和落实有关要求,探索发展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和农村志愿托服务模式,逐步解决群众入托难、入托贵、入托远的问题。
围绕方便可及的目标,我们构建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布局,形成覆盖全区的托育服务网络。在回天地区选择一处3000余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设施改建为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在各镇街建设嵌入式社区普惠托育点和农村志愿托亲子小屋。模式是通过镇街或单位免费提供场地、区级提供装修改造和玩教具配备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托育机构运营的方式,将托育服务送到“家门口”,让孩子可以“就近托”。截至2024年底,全区各类托育机构园所有99家,可提供托位 5580个,各镇街托育服务供给覆盖率达到了95%。
围绕价格可承受的目标,扩大普惠托育供给。完成昌平区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园所)试点收费标准的制定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认定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昌平区普惠托育服务收费定价最高不超过每个月2160元。2024年全区实行普惠托育收费的各类园所共有65所,可提供普惠托位2611个,同比翻了两番,各镇街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覆盖率达到了91%。
围绕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管和扶持。成立本市首个区级托育行业协会组织——昌平区婴幼儿照护协会,研发智慧托育平台,定制托育机构责任险并连续3年为备案托育机构统一投保,对各托育机构提供消电检服务和一键报警联网服务。举办系列托育宣传季等宣传活动,首创政府买单式托育服务体验券活动,已发放2期,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欢迎。擦亮昌平托育特色品牌“昌易托”形象。我们探索形成的高质量普惠托育“昌平模式”,被众多权威媒体所报道。
2025年,区卫生健康委将以落实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为契机,高质量探索打造覆盖城乡、普惠可及、安全优育的婴幼儿友好型托育服务模式。持续构建以区综合托育中心为统领,以社区托、单位托、农村托和社会化办托为载体,医育结合、育幼衔接,多类型、全覆盖的托育服务体系。
同时,刚才提到的区级综合托育中心今年将加紧推进建设,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该中心将承担全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可提供不少于150个托位。持续推进51个社区嵌入式托育园、亲子小屋的建设和运营指导,至少新增1000个普惠托位。落实普惠托育补贴政策,实施多层次的奖补。配合市情卫健委举办全市托幼从业人员培训和津京冀托育服务技能大赛。开发托育服务文创产品,打造“昌易托”“小苹果”托育服务品牌和商标,研发相关文创产品和数字AI形象“昌小苹”“昌小美”,让托育服务更加生动形象地融入“小小孩”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