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楷模,清正廉直,一代宗师顾炎武

慕离 2023-05-22 14:17:44

顾炎武(一六一三年—一六八二),号亭林、宁人、号亭林,是一位有“一代宗师”之称的明、清两代文人。他在中国文化,历史,哲学,地理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留给后人的作品也很多。文章以顾炎武为例,以其独特的个性与生平为例,来说明他的人生历程。

1.科举失利。顾炎武于明末投身于科场,以求出人头地,报效祖国。但是,他屡次应试,都没有考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更加热爱学习。

2.旅行家与历史学家。顾炎武的一生,几乎走遍了整个大陆。他以游山玩水为己任,通过田野调查,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并亲自绘制地图,为后世研究地理,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3.轻财重义。顾炎武对钱财并不看重,而是更重视朋友间的情谊。在他的旅途中,他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名叫陈实功的医生,陈实功在为乡民治病时遇到了困难。顾炎武得知后,慷慨解囊,资助他完成了治疗。陈实功为了表示感激,特意给顾炎武绘制了一幅肖像画。

4.和钱谦益的交情。顾炎武和钱谦益(1582-1664)是明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一位“知己”。钱谦益曾经与顾炎武合著一本有关宋史的著作,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其后,顾炎武又将其所著《国榷》交由钱谦益校勘,使之更臻完善,使之成为顾炎武一生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5.坚决不剃发。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清政府要求汉人剃发,以示归顺。顾炎武拒绝剃发,并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清朝的抗议。他还倡导反清复明,发动了多次起义。6. 坚持学术独立。顾炎武非常重视学术独立,他反对当时流行的盲目模仿前人的风气,主张独立思考和创新。在他看来,学术研究应该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既要尊重古人的成果,也要敢于挑战古人的观点。

7.传播学问。顾炎武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一生致力于传播学问,培养了许多有才华的弟子。他创建了绛山学派,为后世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还编写了许多经典的教材,如《诗经》、《楚辞》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清廉正直。顾炎武一生清廉正直,他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利用学问谋取私利。在当时的官场,他因直率的性格和对清朝的抵制而被视为“异端”,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退缩。9. 著书立说。顾炎武一生著述甚多,其学术成就也是可圈可点的。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历史地理、哲学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全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财富。

10.逝世。1682年,顾炎武在旅行途中逝世,享年75岁。他去世后,弟子们将他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在昆山顾园。如今,昆山的顾炎武墓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文化景点,供后人瞻仰和缅怀。通过以上的趣事,我们可以看到顾炎武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的勤奋、毅力、独立思考和对学术的执着,为后世树立了楷模。顾炎武的故事激励着后世学者,为学术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