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还没跑完,‘春天’已经上车了?”一夜之间,股民圈炸开了锅。85%的上涨概率,是天降甘霖,还是“雷阵雨”?翻看近十年春节前A股走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高概率的“送钱时段”。但请注意,三只“拦路虎”曾让节前股市变成滑铁卢,分别是2018年、2020年和2022年。而这三年,有着不同寻常的共同点。
疫情引发的2020与2022自不必多说,可2018年却因为老特的一张嘴让全球市场鸡飞狗跳,再叠加国内政策调整,直接让A股过年时多了几分“寒酸味”。眼下,类似的风云又在翻涌:外围因素不确定,国内政策调控显现,但国家出手的力度更是罕见。100元自有资金撬动900元回购?“放大镜”背后,是空头的寒颤,还是多头的狂欢?
春节前的股市,总像一场没有彩排的“年终大戏”。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前五个交易日,A股上涨的概率高达85%,但2018、2020和2022年却成了“另类”。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忆起2020年,谁都不会忘记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全国封锁,让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股市这个经济晴雨表,自然先感知到了寒意。2022年也是如此,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期,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让股市失去了方向感。
2020和2022有疫情这个“背锅侠”,但2018年春节前的下跌,却格外令人玩味。那一年,外围环境风雨欲来,尤其是“老特”一张嘴,不断搅动国际市场。“贸易战”的风声,像一场看不见的霜冻,让资本市场信心尽失。
与此同时,国内的地产政策逐渐收紧,资金链趋紧,股市感受到了寒意。可以说,2018年的股市,是在“内外夹击”中失去平衡的。
细细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每次春节前的下跌,都是突发性系统风险和市场心理博弈的结果。而今年,情况却又有几分熟悉。
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稳住股市”成为重中之重。而近期,政策的频率和力度都堪称“史无前例”。
昨天晚上,一场针对股票回购、增持的座谈会释放了明确信号:资本市场需要信心,而这份信心,政策可以“借给你”。
“你掏10元,银行贷90元,让你回购股票。”这是政策释放的信号: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市场情绪,给空头一个“下马威”。这力度,堪称历史罕见,让不少老股民直呼“活久见”。
春节前股市的波动,不只是资本市场的“小事”,更关乎经济大局的稳定。从政策密集发力可以看出,国家希望通过稳定市场,增强企业信心,给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每一次市场的风云变化,都是一次深刻的“教科书”。从三次春节前的下跌到如今的政策护航,我们能学到什么?
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是情绪主导的。但长期来看,真正决定股市走向的,是企业基本面和经济大势。投资者要摆脱“跟风”思维,学会独立判断。
政策密集出台,背后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投资者需要看清政策方向,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操作。
虽然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春节前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大概率的机会依然存在。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是每个投资者的必修课。
股市的春节“心理战”已经拉开帷幕,政策的底牌已经亮出,而市场的多空对决也进入白热化。问题来了:你认为今年春节前,A股会延续85%的上涨规律,还是会成为第四个“例外”?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这个春节,股市的结局如何,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每一次风云变化背后,都是一次重新思考和调整的机会。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