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退休?
有一个很好的回答:退出职场,回家里休息。
诚然,退休了,我们要以家庭为主,不再卷入社会的纷纷扰扰。
确实有些退休老人,他们不要社交,懒得出门,整天在家里躺着。
可是人生需要多样化,休息好了,是为了再出发,去体验世界的美好。
要懂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不止,生命不息。
01
废掉一个退休老人,从长期待在家里开始。
很多人,都喜欢说:“我很宅。”
宅,不仅仅是一座房子,一种行为习惯。在古代,还指“墓地”。
《礼记·杂记》中说:“大夫卜宅与葬日。”
长期宅在家里,就像躲进了坟墓一样,这是不是很可怕呢?
看看家里的盆栽,一年四季都不见阳光,就会萎靡。需要常常搬出去,晒一晒,才健康。
家再大,就算有两百个平米,相对于世界,也是一个逼仄的空间而已。
空间狭小,让人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很有限的。从而一步一步退化。
一个退休的人,整日在家,好几天都不出门,恶果就开始了。
长期在家,生活犹如坐井观天。
庄子写了一个故事:一只青蛙在井底生活,有很多年了。
青蛙对井口的海龟说:“我啊,一个独占一口井,想睡觉就睡觉,没有人打扰。我看到天空,也就井口大小,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海龟说:“我居住的地方,是大海,就是狂风暴雨多日,也不见涨水,就是干旱几个月,也不见减少水。”
青蛙说:“朋友,你要不下来,感受一下井底的快乐?”
海龟把脚深入到井里,发现井口很小,动弹不得,于是抽出脚。青蛙看到这一幕,吓得战战兢兢。
为什么青蛙会战战兢兢?是因为他长期在同样的环境中,失去了对世界的判断,从而对突然来的情况,就不知所措了。
青蛙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总以为,天地就井口大,非常愚昧。
长期在家,学习也是纸上谈兵。
有的老人说:“我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全世界的消息。”
似乎手机,被很多老人,认为是“万能的”。而手机却只是一个学习的通道,给人一种眼睛上的感受,无法给人手脚,身体,心灵,视觉等方面的感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没有亲自体验的知识,都是一些虚假的知识,一知半解,用不起来。
比方说,老人看就医指南,但是自己没有操作一次。那么他真的要就医,还是茫茫然。如果亲自去医院操作一次,情况大不一样。
学习,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不是抱着手机,天下在手指之间。
长期在家,夫妻整天争吵不休。
人与人走得很近,脸上的灰尘,脖子上的痕迹,鼻子上的黑点,都看清楚了。一个人的对错,也看透了。
把污浊的东西都看清楚了,你是不是很恶心呢?
两个退休的人,大眼瞪小眼,矛盾就会有很多。争吵多了,人就失望了,打不起精神。
生活如一潭死水,人就是混吃等死,这日子过多年,也是白过了。
02
退休之后,出门就是在保命。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尤其是退休老人,生命在,幸福就在。
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呢?不是躺着不动,避免受伤,而是保持愉悦的精神,积极改变命运,认识命运的规律等。
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公园20分钟效应。
人在萎靡的时候,去公园里待二十分钟,就能够精神好起来。哪怕是在公园的长凳上坐二十分钟。
在公园里,会看到活泼的孩子,吹拉弹唱的老人,还可以感触风拂过脸颊,景色也揉了揉眼睛。
如果在公园里,走一走,那就更好了,活动起来的筋骨,让身体轻盈。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公园里,与人交流,形成一个有爱好的小圈子。也可以看一看公园的宣传栏,掌握本地的政策。
不得不说,美好的人生,就在出门、进门之间。进门是休息,拥抱爱人,享受美食;出门是再出发,拥抱世界。
适度社交,让生活变得热闹,也会得到关心。
就算是一面之缘,只要留下了好印象,那就觉得这一天都值得。
老人之间的社交,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有轻松的交流。把每个家庭的好处,都展示,互相学到。
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促进便捷的生活。
可以去坐公交车,就学到了如何用手机搭车;可以去用健身器材,就真正掌握了一门技能。
但凡你做过的,都成为养老的经验,方便了自己。
保持和家人的距离,从而减少了家庭矛盾。
有时候,夫妻都要分开一阵子,各自忙碌。
男人去唱歌,女人去跳舞。各自忙碌,就少了争吵,还有了牵挂。
身体允许的话,还可以去爬山,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去钓鱼,自得其乐等。
03
一个人的幸福,应该是这样的: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路上。
你要是一直停下来,身体不动,灵魂无趣,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啊。
也许出门,没有专门的目标,但是走走停停,这一路上的风景,也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退休了,常常出门,促进自己的发展,也是爱家的具体表现。
爱自己,就需要从多样化的生活,千万别固化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