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13岁的曹冲去世。痛失爱子的曹操非常崩溃,面对来安慰的曹丕等人,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意思是,曹冲死了,曹操失去一个聪明而又能干的心爱儿子,十分不幸;可是他的儿子们,因为曹冲之死,又有了争夺继承人之位的机会,是他们的幸运。
后来曹丕登上皇位之后也说:
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仓舒是曹冲的字。这话的意思是,曹昂和曹冲但凡有一人在位,这皇位就没有曹丕什么事了。
可是,曹冲的聪慧纵然令人惊叹,但他也只是一个庶出的幼子。
而曹昂战死之后,丁夫人离家,曹丕的母亲被扶正,曹丕已经是曹操名义上的嫡长子。
曹冲若是活着,长大成人,真的能威胁到曹丕的继承人之位吗?
他的劣势和优势,都相当明显。

曹冲想要夺得继承人之位,光靠曹操的喜欢是不够的。曹操再喜欢她,也要考虑到他让哥哥们信服,能不能压制住手下的强臣悍将们。
否则,曹冲一旦继位,可能就是曹魏内乱并走向毁灭的开端。
而在这方面,曹冲的劣势相当明显。
其一,曹冲是庶子。我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到清朝雍正年间,2000多年来一直实施嫡长子继承制。
曹冲所在的东汉末年,也不例外。
可是曹冲只是一个庶子。他的母亲环夫人,在曹操的妻妾中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史书连她的出身都没有记载,可见她是没什么家族倚仗的。
这也就意味着,曹冲没有母家作为后盾。他想要争夺继承人之位,只能靠自己。
而曹冲的最大竞争对手曹丕,在曹昂战死、曹操原配丁夫人离家之后,由于母亲被扶正,他也就成了曹操实际上的嫡长子。
嫡长子,天生就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曹冲没有母家支持,又没有名分的优势,想和嫡长子竞争,着实不容易。

曹丕不仅是嫡长子,而且年纪比曹冲大了整整9岁。
这也就意味着,在曹冲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已经有一批大臣和武将,聚拢在曹丕的身边,押宝在曹丕身上。
等到曹冲长大,曹丕的身边,已经有了众多的支持者,这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如果曹冲不发展自己的势力,那么他将没法和曹丕抗衡。就算曹操想传位给他,曹丕身边的人,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快要到嘴的肥肉飞走,他们一反对曹冲,曹冲的位置就坐不稳。
如果曹冲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入场太晚,能不能找到足够的支持者,也未可知。而且他的势力和曹丕的势力对上,又会加大曹魏的内部消耗。
曹丕靠着嫡长子的名分,和9岁的年龄优势,已经占据了太多的先发优势。
曹操纵使喜欢曹冲,真要传位给曹冲的话,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曹丕有3个同母弟弟,曹彰、曹植、曹熊。
除了曹熊没什么记载之外,在历史上,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相当激烈,曹植一度差点动摇曹丕的地位。
曹彰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可是这是因为两个都是他的同母兄弟,谁上位对他来说区别不大。
可是,假如曹冲加入了夺嫡之争,那么,这几兄弟,就有了共同的敌人。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曹冲。
曹丕是嫡长子,占据名分优势。
曹彰作战勇猛,经常得到曹操的夸奖,有武将的支持。
曹植才华横溢,深得曹操喜爱,有文人的支持。
这三兄弟团结起来,一起对付曹冲,曹冲不一定能够占据优势。
更何况,曹操如果传位给曹丕,他是嫡长子,这没什么好说的,众兄弟也没有什么可不服的。
可曹操如果传位给曹冲,曹冲只是庶子,他可以,其他的庶子为什么不可以?
曹家有可能会陷入内斗。曹冲要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多了。

虽然曹操如果想要传位个曹冲,要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但曹冲依然有着不小的优势,这些优势让他依然有继位的可能。
其一,曹冲是嫡是庶,不过是曹操一句话的事。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曹冲,曹丕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嫡长子,而曹冲是庶子。
可是,曹丕的母亲卞夫人,并不是曹操的原配夫人。她是在曹操原配丁夫人离家之后,才被扶正的。
对此,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
意思是,在汉献帝在位的建安初年,卞夫人就被扶正了。
可是,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当上魏王之后,却没有立刻立卞夫人为魏王后。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曹丕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固,卞夫人才当上了魏王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曹操正室。
也就是说,在曹操当上魏王之后,卞夫人当上魏王后之前,整整3年的时间里,卞夫人在名分上,都不算是曹操正妻。

在这段时间,曹操完全可以另立王后,让曹丕这个嫡长子变庶子。
不立原配为皇后,在汉朝也是有先例的。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原配妻子是阴丽华,可是他登基之后却立郭圣通皇后,他的太子也是郭圣通的儿子而不是阴丽华的儿子。
许平君也是汉宣帝的糟糠之妻,可是汉宣帝登基之时,大臣都觉得汉宣帝不该立许平君魏皇后,而是该立霍成君。
阴丽华和许平君还是原配,卞夫人连原配都不是,只是一个继室。
她又出身低微,没有外戚做依靠。
也就是说,卞夫人这个正室的地位,是非常脆弱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保障。
曹丕能当上继承人,那么她就可以做魏王后。
反之,曹操如果想立曹冲做继承人,那么他只要把曹冲的母亲环夫人立为魏王后就可以了,曹冲立马由庶变嫡,在名分上压倒曹丕。

曹丕相对于曹冲的另一个优势,是年龄优势。
曹丕比曹冲大9岁,等曹冲长大的时候,曹丕身边已经有了众多的支持者,恐怕难以撼动。
可是,根据史书记载,曹冲在世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多次对臣下说,曹冲聪明伶俐,他想让曹冲做自己的继承人。
要知道,这时候的曹冲,还不到13岁。
曹操的意愿表现得如此直白,大臣们也不傻。他们支持曹丕,是因为曹丕作为嫡长子,是最有希望继位的人。可是如果曹冲看起来比曹丕更有希望,会有一大别历史上支持曹丕的人,反过来支持曹冲。
更何况,这些大臣都是人精,不太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历史上,司马家就两头下注,司马懿支持曹丕,司马孚支持曹植,无论谁赢,司马家都是受益者。
可以想象,如果曹冲活下来,司马家也必然会有人支持曹冲。而像司马家这样的家族,也为数不少。
这也就意味着,在曹操从曹冲幼年开始就明确表示支持曹冲的情况下,曹丕的先发优势并不大。

而且,如果曹冲能活下来,那么曹操去世的时候,他已经25岁了。
曹操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培养曹冲,为曹冲铺路,例如,废了卞夫人,打压曹丕几兄弟,打压曹丕的支持者,亲自为曹冲培养势力,等等。
实际上,历史上,曹冲还不到13岁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在为曹冲铺路了。
三国志记载: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意思是,本该有罪被杀,却因为曹冲搭救而得以生还的,前后有数十人。这很明显是曹操在帮助曹冲积累声望。
神童周不疑,也是曹操要留给曹冲的。曹冲死后,曹操觉得曹丕驾驭不了周不疑这样的人,就把他杀死了。
如果曹冲不死,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类似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曹冲的声望,也会越来越高,曹丕真不一定能抗衡。

历史上,曹冲去世的时候才13岁,除了救人之外,就没有什么功绩了。
可是他如果活下来,曹操一定会给他建功立业,以震慑群臣和兄弟的机会。
以曹冲的资质,能够立功的几率不小。
一旦曹冲立功,曹丕就很难和他抗衡了。

曹操对曹冲如此看好,可见曹冲自小表现出来的潜力和能力,实在是惊人。
如果他活下来,只要他能够兑现能力,让曹操觉得他是乱世当中曹魏最好的君主,那么,关于嫡庶问题、曹冲和曹丕的年龄差问题,都不难摆平。
曹冲继位的可能性,实在很大。
难怪曹丕哪怕是当上皇帝之后,都依然心有余悸,说只要曹冲活着,他就没法继位了。
不过,曹冲去世的时候,年纪实在太小。
虽然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可是历史上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案例并不少见。
倘若他活下来,我们也不能排除他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他绝没有机会越过嫡长子曹丕继位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