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众议院宣布成立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两党特别工作组,由共和党国会众议员奥伯诺特和民主党国会众议员泰德担任主席。近日,该工作组发布了报告《引领人工智能进步:政策洞察与美在人工智能采用、负责任创新及治理方面的愿景》,提出了美国未来人工智能监管的方针政策。那么,美国的人工智能监管到底路在何方?
一、两党人工智能工作组简介
美国两党人工智能工作组的由来主要是应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这一工作组由美国众议院的两党成员组成,旨在促进AI技术的政策研究与发展,确保美国在AI技术创新和应用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该工作组成立于2024年2月20日,由迈克·约翰逊(共和党,路易斯安那州)和哈基姆·杰弗里斯(民主党,纽约州)领导的24名成员组成,包括来自两党的国会议员。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关于人工智能的潜在监管框架和国会可采取的政策步骤的全面报告。
工作组的目标是推动AI领域的合作和立法进展,确保AI技术的发展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框架,同时推动AI技术的创新应用。该工作组还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推动负责任的AI创新,同时解决与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二、此次报告出台的背景
1、技术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医疗、金融、教育到交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在带来便利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如隐私泄露、算法歧视、就业市场冲击等问题。
2、国际竞争激烈。中国、美国、欧盟在人工智能研究、创新、教育、应用等方面体量相当,形成三极为主的世界发展格局,美国为保持其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需要制定相应政策以推动技术发展并应对竞争。
3、社会关注度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如可以根据开放式提示创建文本、照片和视频的技术,引发了人们对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担忧,如虚假信息传播、工作岗位被淘汰等,促使美国政府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引导。
4、政府行动推动。2023 年 10 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为人工智能建立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并要求开发人员对人工智能新模型进行安全测试,为工作组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和方向。
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主要内容:
一是监管框架选择:认为当前基于行业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比创建新的人工智能监管机构更为恰当,强调利用现有行业规范和机制进行监管调整。
二是政策渐进方法:呼吁对人工智能政策采取渐进的方法,避免过于激进的监管措施阻碍技术创新,同时也注重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是聚焦国家安全:建议国会的监管应聚焦于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应用活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符合美国的利益和战略需求。
四是技能培训支持:支持美国防部扩大人工智能技能培训覆盖范围,以培养更多具备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满足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
五是武器系统监管:继续监管自主性武器系统的研发,强调在发展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同时,要对自主性武器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进行严格监管,避免潜在的风险。
六是国际合作推动:支持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安全、可靠和负责任的应用。
2、创新点:
一是综合性与系统性:报告涵盖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多个方面,包括采用、创新及治理等,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政策建议,从技术发展到应用监管,从国内政策到国际合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二是强调行业参与:注重发挥行业的作用,在现有行业监管框架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而非单纯依靠政府新建监管机构,体现了对市场和行业自律的重视,有助于提高监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三是突出国家安全:将国家安全作为重点关注领域,明确提出监管聚焦和资源倾斜的方向,反映了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战略考量和对潜在风险的警惕。
四是注重人才培养:关注到人工智能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特别是支持国防部扩大培训覆盖范围,体现了对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视,为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提供了人力支持。
四、对我国人工智能监管的启示与建议
1、建立协同监管体系:我国应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跨部门的人工智能监管合力。同时,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监管,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监管体系。
2、平衡创新与监管: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同时,要注重风险防控和监管。采取渐进式的监管策略,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应用场景的风险程度,适时调整监管重点和力度,避免过度监管抑制创新,也要防止监管不足导致风险失控。
3、强化安全保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风险,加强对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的安全审查和监管。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我国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4、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高校专业设置、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个层面,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备安全意识和伦理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治理模式等问题,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规则,提升我国在国际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