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厚道的猪肉贩子
在村子里提到金某,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他的厚道和实在。金某是个本分人,也是村里经营杀猪肉生意的行家。他的店并不大,但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来到当地的农贸市场,把新鲜的猪肉摆上摊位
猪肉生意并不是件轻松的活,早晨得起得比鸡还早,凌晨就要忙着杀猪、处理肉品,一整天站在摊位前招呼顾客,到了天黑才能收摊,但金某从来没有怨言。在他这里买肉的顾客,最放心的一点就是不用担心缺斤短两。他不仅严格遵守分量,甚至还会在称好后额外送上一点,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对于年老行动不便或者家境困难的人,他则会主动降价,甚至直接送上一些猪肉。

东北人爱吃血肠和腊肠,而这些香肠的关键材料——猪肠衣,十分稀缺,但又格外受欢迎。作为杀猪大户,金某手头并不缺这些肠衣。为了不浪费,他常亲手将这些肠衣灌成香肠后,送给左邻右舍作为礼物。东北冬季漫长,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少不了香肠,而金某送出去的香肠,因为是纯天然、全手工制作,口感极佳。邻居们如果实在不好意思白拿,还会悄悄拿点小东西回馈,比如自家园子里的鸡蛋、白菜之类。但是金某从不计较得失,凡是乡里乡亲找他帮忙,他总是热情地应下来。

生活中的金某,性子异常温和,也很随和。有人在市场上给他打招呼,他总是一脸笑容地回应;邻里之间有个小争执,拉着他做调解,他多半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得罪。村子里的人们都觉得,这样的金某是个老实人,而且是个能处得来的人。
土地纠纷的爆发点
金某的命运转折,始于一次村里的土地分配。金某期待着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良田,他的希望被无情地打破了。村支书将本该分给他的地硬生生划给了邻居代某一家。代某一家在村里算是个有些“背景”的人家,平日里仗着和村干部关系较近,说话办事都带着几分强势,而金某作为普通的村民,仅能默默接受不公平的待遇。面对这种局面,金某终于鼓起勇气去找村支书理论。

去到村支书家的金某,用平静的语气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公平分配土地。他的质问迎来的却是村支书的冷眉冷眼。村支书不但不回应金某的质疑,反而用几句话一语道破不平的现实:“你别折腾了,地就是给了他们家,你再闹我就报警抓你!”金某本就因不公愤怒,听到这番话更是感到心寒。村支书和村队长明明是为村民谋福利的角色,却公然偏袒代某一家,完全无视公平和规矩。金某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再争取什么,就被一通冷嘲热讽给打发了。
在回家的路上,金某正巧遇见了代某家的老太太。这是一个平日里在村里以嘴碎刻薄出名的女人,她抓住这个机会,对着金某一顿奚落,说他是个窝囊废,连块地都护不住。老太太那尖酸刻薄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刀子,不断刺进金某的心里。

回到家中,金某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在炕上坐了很久,脑海中的思绪越发混乱,从愤怒中滋生出一种扭曲的想法——如果这些人都不再存在了,是不是一切都会结束?
第一波袭击:代某一家遭殃
2023年5月11日凌晨,金某手握一把锋利的刀,目标明确地朝邻居代某家走去。代家包括代某夫妇和儿子一家四口,此刻正沉浸在梦乡之中。金某轻轻推了一下代某家的木门,门没有锁,这给了他“顺利”进入的机会。

在微不可见的月光下,代某夫妇睡得像往常一样安详,他们显然没有预料到这场灾难的降临。金某站在炕边,盯着两人熟睡的面庞,他慢慢抬起刀,没有丝毫犹豫地刺了下去……一刀接着一刀,鲜血迅速浸透了被褥,白色的被子染成了红色。代某夫妇根本没来得及反应,便在睡梦中失去了生命。
杀完代某夫妇后,金某转身走向了另一间房——代某的儿子和儿媳住在这里。尽管门开的声音很轻,但代某的儿媳似乎受到了惊动,她睁开了眼睛。她似乎看到了门口模糊的金某身影,小声呢喃了一句,但并未意识到危险。还未等她完全清醒,金某朝炕上靠近了一步,抬起刀对准了代某的儿子狠狠刺了下去。儿子在剧痛中惊醒,但生死就在那瞬息之间,他甚至没来得及发出喊声,便归于沉寂。金某的动作无比迅速而冷酷,几秒钟后,代某的儿子失去了生命。

代某的儿媳眼睁睁看着这一切,才彻底从朦胧的睡意中惊醒。金某看着她,那眼神像极了一块没有任何温度的石头。她或许以为自己也难逃一死,但金某却没有直接刺向她,而是在她肩膀上狠狠砍了一刀,并未将她置于死地。
第二波袭击:老太太母女的末路
带着滴血的刀,金某又消失在了漆黑的夜幕中。这一次,他前往的是另一家——此前在言语中羞辱过他的老太太母女的住处。和代某家不同,这栋老旧的砖瓦房显得冷清、简陋。老太太七十多岁,女儿四十多岁,母女二人生活并不富裕,一直相依为命。尽管生活艰难,但这对母女的言辞刻薄却早已在村里传开,尤其是老太太,她尖酸刻薄的更是出了名。在金某忍受屈辱的那天,这对母女也是“火上浇油”的关键。

金某站在屋门前,门并没有完全关紧,他很轻松就推开了门,进入了屋内。黑暗中,他站在母女二人睡觉的小炕前。金某握紧刀,刚刚结束第一波袭击的他,动作没有丝毫犹豫。他先绕过女儿,从炕沿走到老太太的另一边。老太太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是感知到身旁的动静,但金某没有等她醒来,刀已经直接划过她的喉咙。血洒炕被之间,她甚至没来得及发出声音便当场失去了生命。
老太太的女儿被血腥气味与轻微骚动惊醒,刚张开眼看到眼前的一幕,顿时吓得失声尖叫。但她的叫声刚传出一半,便戛然而止——金某已经将刀插入了她的身体,动作迅速且精准。女儿虽然试图挣扎,却根本没有机会反抗,被金某持续补刀,最终停止了呼吸。

天亮前的最后目标:村支书及路人
金某来到了村支书家的门前。相比之前的几次袭击,这里是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村支书,这个他认为在土地纠纷中偏袒和欺压他的“源头”,多次对他表现冷漠甚至威胁的态度,让他早已在心中列入了必须“清算”的名单。
村支书的家略显宽敞,院墙围得较高,门框似乎刚修过,显得比较坚实。金某进入后,扫了一眼并未看到村支书的身影。他随即轻手轻脚地走到堂屋的窗户边,透过窗子望了一眼。这时,他发现屋内的灯并未亮起,村支书的家人依然在睡觉。村支书本人并不在屋内,推测很可能已经外出晨练。

卧室里,村支书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睡在炕上。金某没有任何犹豫,抬手刀光一闪,先是狠狠地扎向村支书的妻子,伴随着血溅而出的闷响,她甚至来不及发出尖叫便失去了意识。此时,孩子被突发的骚动惊醒,睁开眼便看到了陌生男人和满是鲜血的景象,哭喊声尖利刺耳。他紧接着将刀挥向孩子的身体,结束了另一个鲜活的生命。
从村支书的家中出来后,金某提着刀沿着尚未被完全照亮的小路继续走。走到村里的主路时,他遇见了一名村民正准备开车出门。这是一个年轻男人,正站在车旁低头整理车上的物品,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靠近。金某径直走上前,用低沉的声音要求男子载他一程,称自己有要紧事。或许是金某遍布的血迹过于突兀,男子顿时警觉起来,他下意识摆了摆手,称自己不能载人。

男子的婉拒点燃了金某心头的怒火,他大步向前,猛然一刀扎向男子。他动作迅速,力度狠绝,男子甚至来不及挣扎便倒在了地上,鲜血瞬间染红了尘土。赶在早晨外出晨练的村民并不多,但杀害男子的时候,却正好有两名村民从路的另一头经过。他们显然被面前的血腥场面吓到了,迅速掏出手机,想要报警。
金某目光一转,迅速朝他们冲了过去。路人看到持刀的金某逼近,连忙试图转身逃跑,但金某显然早已被愤怒与疯狂驱使。他用刀狠狠地刺向其中一位路人的背部,另一位路人尚未跑远,也被他一刀划过胸膛。
警方追捕:最后的疯狂
接下来的目标是村队长的家。金某拦截了一辆摩托车,威胁车主将他送至村东头村队长居住的地方。此时,金某的衣服和刀上斑斑血迹早已让摩托车车主吓得不敢反抗,只能任由金某上车。而金某很快在村队长的家门前跳下摩托车,再次推门而入。队长由于当天恰好晚起,并未外出。金某在屋内找到队长时,直接冲上去对其多次挥刀,直至他气绝身亡。

此时的村子,所有的安宁已被彻底打破。一家接一家的血案,在数小时内引发了一连串报警。警察迅速赶往现场,而目击者的迅速指认也让他们确定了金某是此次连环杀人的凶手之一。为了抓捕金某,当地警方调集了大批力量对村庄进行地毯式搜查。然而,村子的地形复杂,村庄周围的山林给金某提供了极大的躲藏便利,追捕一度陷入僵局。
最终,警方不得不动用无人机进行侦查,结合地面警员的排查行动,才在山林的一个隐秘角落发现了金某的踪迹。面对蜂拥而至的警察,金某并未选择反抗。他的神情异常平静,全然没有了连环杀戮时的炽烈怒火。对于警察的审问,他显得淡定而冷漠,只简单说了一句:“你们再晚来一个小时就好了,我还有几个想杀的人没来得及杀。”
参考资料:[1]李文生,王兆玉.辽宁省杀人案件高发原因与对策[J].犯罪研究,2005(5):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