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坑人”数码产品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商家和博主们总喜欢用各种“黑科技”“未来感”的噱头来吸引我们,让不少人冲动消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曾经被捧上天,如今却沦为“笑柄”的9个数码产品,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先来说说智能手表。
当初购买的时候,想着能监测心率、记录睡眠、提醒喝水,感觉自己马上就能成为养生小达人。
可真正用起来的时候呢,才发现每天都需要给它充上电,这着实是麻烦得很;消息提醒呢,震得手腕麻麻酥酥的,而且晚上查看睡眠数据的时候,显示深度睡眠仅仅只有几分钟,这反倒让人更加焦虑失眠了。
到最后看时间的时候,还是手机比较方便,而运动手环的那些功能,其实就好像绑个普通的橡皮筋一样,也能“稍稍替代”一下。
VR眼镜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产品。
刚拿到手之时,满心怀着期待;能够戴上它,接下来去环游世界,去打僵尸,去开赛车,这仿佛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展现在眼前一般。
但现实很残酷用了没几天,就发现画面模糊得像,高度近视没戴眼镜,玩一会儿,就头晕想吐。
朋友来家里体验,还因为沉浸其中手舞足蹈撞到东西,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如今它仅仅能够在书架之上“积尘”,(这种情况)变成了曾经追逐时尚的一种“印证”。
折叠屏手机如今,着实是非常地火爆,不过在实际的使用体验方面却并不尽如人意。
屏幕上的折痕,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推移,变得越发地明显了,那铰链更是会时不时地发出“吱呀”的声响。每次开启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就害怕它会忽然之间就损坏了。况且贴膜的成本高得简直有些离谱,官方的膜价格也是相当不菲,要是贴坏了的话,还得前往售后那儿去排队等候,这实在是太麻烦了。最后也只能将它供奉起来,把它当作一件“宝贝”般对待。
拍立得凭借着那复古文艺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人。
可买回家之后才发觉,拍出来的照片呀,十之八九都很模糊,要不就是曝光过度。相纸呢还格外昂贵,一盒50块仅能拍10张,按一次快门好几块钱就没了,手抖的人简直承受不起。咱们看看其他人是咋说的,调侃道买相机就如同付了首付,而相纸才是每月的“月供”现在它只能和其他“伪文艺”物件一起在角落里积灰。
推荐电子阅读器时,常提及它能与纸质书媲美的,有助于保护视力且便于携带的。但实际情况是,刚翻开没了一会儿,睡意就不停地袭来,几乎让人难以为继的;若用来压泡面,其尺寸恰好合适的。每次打算用它,都得先四处找充电线,因为上次充电或许已是半年前的事了的。于是它就和那些未读完的书一起,在床头柜上静静地“躺”着。
无人机进行观察的之际,有人操控其飞翔,这常给人极炫酷的之感。
但自己真正买回了后,才体悟到其中的艰难。新手首次飞行,时常会不慎撞树,炸机后的维修费用高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小区飞行时,极易被大妈举报称“偷拍”最终只得无奈将其置于二手交易平台出售,且还得勉强附言“额外赠送心理阴影面积计算服务”。
扫地机器人原本以为能够解放双手,进而达成自动避障的效果。
不过它时常会卡在那一堆拖鞋当中,难以进行活动;或者是围着茶几不停地转动,一直到电量完全耗尽。在半夜的时候,它竟然会突然开始运作,把家里的宠物吓得在整个屋子里面到处乱窜。最终还是得自己跟在它的后面去收拾那些混乱的局面,不禁感慨到底是谁解放了谁呢?
投影仪说自己能带来跟亲身在现场一样的观影感受。
但实际上,大部分投影仪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挺高的。白天用的时候,得把窗帘拉得紧紧的,晚上看呢,就得把灯关掉。就算投影在白白的墙面上,画面还是会有点发灰。并且它的分辨率比一台iPad都还差。调试对焦经常得花很多时间,而且在观看的时候,设备还有可能卡住不动。当用户找客服要售后帮助的时候,经常会得到敷衍的回复。这种经历真的让人特别失望。
翻译机于实际使用之际,并且其实时常“出状况”。
仅简单的句子翻译亦会出错,比如在餐厅点菜之时,竟然将“牛排五分熟”误译为“牛哭五次”,致使服务员满脸疑惑。终归还是手机上的翻译软件更为可靠,而翻译机只得在包中“默默待着”。
这些数码产品刚推出的时候都特别受大家热烈追捧,可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呢,却让人们感觉非常失望。这就给我们一个提醒,在挑选数码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智,可不能被商家的宣传给忽悠住了。得多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产品,是不是愿意为它身上存在的各种毛病去付钱。得清楚地明白,钱应该花在值得的地方,可别让那些“没啥用还占地方”的东西占据我们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