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偷偷纳妾,公主提刀上门,看到小妾后创造了一成语
东晋晋明帝年间,发生了一件趣事。南康公主正在屋里梳妆,小丫鬟跑过来在她耳边嘀咕了几句,这下可好,公主立马火冒三丈,抢过侍卫的佩刀就朝着别院冲了过去。这别院里住的,正是驸马刚接回来的小妾。公主本来气势汹汹,想着一刀结果了这小妾,可当她透过门缝往里一瞧,手里的刀就这么扔了。然后回到自己房间,整理好妆容才去见小妾。这可把外面的丫鬟侍从看傻了,自家公主咋像变了个人似的?这屋里的小妾到底啥来头?
在古代,驸马爷这个身份,那可是有点尴尬。高官看不上,百姓又够不着。虽说有些故事里有穷书生被公主倒追,可实际上真正下嫁平民的公主没几个。公主大多是皇帝的政治工具,只是价码不同罢了。而且啊,高官们还嫌弃当驸马。为啥呢?因为当了驸马限制太多,仕途受限不说,日常生活也不自在。驸马的朋友们大多富贵,三妻四妾很平常,可驸马只能有公主一个老婆。这心里能平衡吗?但又不敢藐视皇权,毕竟娶了皇家女子,再娶别家那可是大罪。不过一般公主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驸马,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故事里的南康公主,大名司马兴男,是东晋晋明帝司马绍的嫡长女,她丈夫就是桓温将军。这桓温可不是一般人,他祖上桓范和司马氏有仇,就是那个差点被曹爽兄弟气死的“智囊”。桓范被杀后,桓氏一族消沉了好久,西晋时基本没露面,到了东晋又崛起了,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八大家族之一。

桓温的父亲桓彝是东晋将军,因和晋明帝一起谋划对付王敦,成了晋明帝近臣,桓氏也因此崛起。桓温刚出生还没满月,名士温峤来拜访桓彝,看到襁褓中的桓温,温峤懂点玄术,觉得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桓彝一高兴,就借了温峤的“温”字给孩子取名桓温。

桓温十五岁时,桓彝接到平定叛乱的任务,结果当地官员江播谋反,还把情报泄露给敌军,导致桓彝大败被杀。桓温得知后愤怒不已,当着天下人的面发誓要报仇。江播后来投降朝廷还杀了韩晃,无罪释放继续当官。他听到桓温发誓的事,吓得天天睡不好。过了三年,竟然被吓死了。江播的三个儿子怕桓温在葬礼上捣乱,日夜守在棺材边还带着武器。结果呢,桓温假扮烧纸的混进去,先杀了老三,老大江彪拔刀阻拦,几招就被桓温杀了,随后桓温又追杀老二,把江氏后人杀了个干净。桓温成功为父报仇,当时人都称他为盖世英雄。

英雄自然得配厉害的妻子,晋明帝就把大女儿司马兴男嫁给了桓温。公元 347 年之后,晋明帝让桓温接管荆州。占了荆州后,桓温就准备向西进军攻占益州。桓温在荆州养了两年兵,然后带兵进发蜀地。当时蜀地是成汉政权的地盘,可桓温不管,就是要收复。成汉政权抵挡不住,成汉皇帝李势一家被活捉,桓温打算把李氏一家人献给晋明帝。但他没带上李势的妹妹,为啥呢?因为这女子长得太漂亮,桓温动了心思,把她藏在了别院。

这消息被手下泄露给了司马兴男,公主觉得特没面子,拿上刀带着侍女就冲进别院。李势的妹妹听到动静,只能坐在屋里梳头缓解焦虑。南康公主到门前一看,顿时就有了挫败感,这小妾也太好看了,自己都自愧不如。公主回屋精心打扮了一番,还是觉得比不上人家。最后公主想通了,来到别院和这妹妹正式见面。李势的妹妹不明白公主咋突然变老实了,为避免矛盾,就把看到的和一些大义凛然的话说了出来,还说自己国破家亡,姐姐想杀就杀。南康公主听了觉得惭愧,笑着说:“妹妹这么漂亮,我看了都喜欢,何况桓温呢,我刚才就是开玩笑的。”就这样,公主接纳了这位妹妹。等桓温从都城回到荆州,发现南康公主和李势的妹妹成了好闺蜜,惊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我见犹怜”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不过这里只有前半段,全文在南梁作者刘孝写的《妒记》中,原文是:“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你说这古代的事儿是不是挺有意思?要是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