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相信汽车评测吗?
几年前,汽车评测博主还是风光无限的“网红”,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动辄百万级的播放量,商业合作更是源源不断。但今天,曾经的“顶流”铁秀IRONSHOW宣布解散,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整个汽车自媒体圈。这究竟是偶然事件,还是行业寒冬的预兆?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或许你没听过铁秀,但这并不妨碍你思考这个问题。因为铁秀的陨落,并非个例。无数的汽车评测账号,在流量的洪流中沉浮,最终消失不见。他们曾经拥有百万粉丝,拥有精良的制作团队,拥有专业的评测设备,可最终都敌不过时代的变迁。而这变迁,或许正预示着汽车评测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铁秀的官方说法是“创作能力消散,公司经营没有进入正向循环”,简单来说就是没创意了,还赔钱了。但深究其原因,远比这几个字复杂得多。这其中,牵涉到整个汽车行业生态的变化,以及汽车评测与汽车厂商之间微妙的关系。
首先,就是内容的同质化。如今的汽车市场,新车型层出不穷,但它们的设计理念、技术配置却惊人地相似。消费者能看到的是越来越雷同的汽车,而评测博主能做的,也只是对这些雷同的汽车进行雷同的评测。你很难在众多评测中找到独到之处,评论变得机械化、公式化,缺乏灵魂和辨识度。
其次,是创作环境的日益恶化。曾经,评测博主可以扮演着消费者代言人的角色,指出汽车产品的不足,推动厂商改进。但如今,厂商们对批评越来越敏感,甚至动用法律武器来压制负面评价。不少博主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报喜不报忧”,只说好话,避开锋芒。这样的评测,还有什么意义?它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吗?
诚然,追求客观公正是一件理想化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理想存在的可能性。一些小型、独立评测机构依旧秉持着独立的立场,提供客观、专业的评测。这群人往往缺乏巨大的资源和流量,却怀揣着一种坚守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他们的评测更有重量。它们更像是埋藏在商业化的喧嚣中的星星之火,在努力延续着汽车评测的初心。
但是,这些独立的评测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缺乏足够的流量和曝光度,难以获得商业合作的机会,生存越来越艰难。另一方面,厂商们为了控制舆论导向,对这些独立的声音百般打压。这导致真正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测越来越少,消费者很难获得可靠的购车参考。
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智能汽车厂商们不仅生产汽车,更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他们拥有自己的APP,自己的信息渠道。用户在这些封闭的生态中获取信息,第三方平台的影响力逐步降低。这种封闭式的生态,更容易操控舆论,压制批评的声音。未来的汽车评测,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控制,沦为厂商的宣传工具,消费者则被困在信息茧房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困境呢?
首先,消费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辨识能力。不要盲目相信单一的信息来源,要多方对比,多渠道了解,才能做出理性的购车决策。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厂商利用法律武器恶意压制负面评价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引导和扶持独立的汽车评测机构。最后,汽车评测行业的从业者也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寻求内容创新的突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在短期内,汽车评测行业可能仍将面临诸多挑战,铁秀的解散,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
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显示,2023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相关自媒体数量同比下降15%,其中,垂直类汽车评测账号数量下降幅度达28%。这些数据也印证了行业面临的困境。同时,汽车厂商对自媒体的投入也出现了明显下调,这与以往的“豪掷千金”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其中,固然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厂商意识到,单纯依靠自媒体进行宣传,效果已经大不如前,并且难以控制宣传方向和舆论导向。
未来,汽车评测行业将何去何从?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需要更加独立思考,更加理性消费。而汽车评测行业,也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并找到自身价值与意义。
所以,你还在相信汽车评测吗?或许,你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多维度获取信息,理性分析,才能在汽车消费市场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受那些刻意塑造的“完美”形象所迷惑。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整个汽车消费市场负责。只有当消费者真正拥有话语权,才能促使汽车厂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 只有这样,汽车评测行业才能在未来找到新的方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