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财眼问政关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国家布局现代化都市圈从“单核成长”到“多城共生”如何嬗变

中国吉林网 2025-04-18 18:59:19

都市圈布局

书写美丽中国

都市圈之名,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

2014年,我国官方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引入“都市圈”概念后,各地开始悄然布局发展以都市群为基础的都市圈。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现代化都市圈”第一次成为我国官方文件的鲜明主题词,标志着我国不仅要建“都市圈”,而且还要“现代化”,提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并将目标任务锁定在2035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上:“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时间上的有意暗合,释放出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从2019年布局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圈,将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力支撑。

当历史的脚步来到2025年2月8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有“北国春城”之誉的长春,亲自为这座城市发展拍板定位。尽管这天春寒料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却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一锤定音,“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瞬时飞入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每户人家,令人憧憬和无比振奋。

但记者查阅资料得知,自2019年国家出台专门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指导意见后,截至2025年3月,上升为国家批复同意建设的都市圈有17个,而且在东北地区,沈阳是唯一已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其他分别是: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杭州、郑州、广州、深圳、青岛、济南、厦漳泉、合肥和石家庄都市圈。

长春作为后发者,虽然目前处于统筹谋划阶段,但其鲜明的“现代化”内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如何站在已有17个都市圈的肩膀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赋予了人们更多期待。

东北争雄

谁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

前几年,长春曾意气风发建设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试图以东北区位中心的地理优势,并以曾有的很多标志性光环——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大学城等一系列名符其实的称号,抢先集聚内外资源。然而,因缺乏沿海港口和外向度不高,只能“埋头耕耘““不问前程”。

而今,万事俱备的长春,迎来了现代化都市圈最耀眼的时代光芒。

由于现代化都市圈,并不是一座城,而是城市群的集体跳舞。因此,让长春有了更足的底气当好现代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记者了解到,现代化都市圈之所以选择长春,主要缘于他独特的区位,可以北接哈长城市群,南连沈阳大连,东接吉林和珲春,并与俄朝连通,而向西与松原白城以及内蒙古东部城市相连,以长春为中心,可东出日本海,西连蒙古国,这样的区位为长春四处扩张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长春为中心覆盖周边哈尔滨、沈阳、乌兰浩特、大连、松原、白城、吉林、四平、延吉、珲春的高铁快速交通网络,日渐密集成熟。与京哈高速、珲乌高速等既有高速公路互通,人员与物资流通更加高效便捷。

衡量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建立通勤圈和生活圈。英国伦敦都市圈之所以跻身世界十大都市圈之列,是因为它早在1946年就开始疏解伦敦的大城市功能,在50公里范围内建立了8个卫星城。1989年,韩国首尔提出新都市计划,在近效的京畿道建设5座卫星城,从而成就了现在繁华的首尔都市圈。

有学者提出,要建设都市圈,须满足几个硬性条件:都市圈中心城市要有不少于100万的人口规模,有不低于45%的生产总值中心度,周边卫星城和辐射城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少于15%,应是“1小时通勤圈”。对照这些指标,长春在东北地区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条件无疑是最好的。长春人口规模经过整合,已达921万,以长春为中心的“1小时通勤圈”,可达哈尔滨、松原、吉林、四平。而周边的卫星城有公主岭、农安、德惠、伊通、九台、榆树,星罗棋布,为长春建设“产业圈”提供了强力支撑。2024年,长春GDP为7632亿元,正以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引擎,在城市内部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产业协作圈”,其GDP已占全省70%,辐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多年间推动的哈长城市群建设、长吉一体化和长平同城化建设,也极大的补足了长春作为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底气。

时代之问

都市圈如何 “ 现代化 ” ?

近期,记者发现,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先后到上海、成都专门进行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学习考察。在上海,张恩惠提出,要借鉴上海当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好经验好办法,以更高标准推进长春历史建设保护利用。在成都,张恩惠一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借鉴当地在“公园城市”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为推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高标准规划建设,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今年“两会”期间举行的吉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直言不讳对参会的部委代表说,“建议围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恳请国家部委牵头建议省级层面协调推进机制,恳请支持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

今年4月15日、16日,黄强专程到吉林市和四平市调研“如何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问题。吉林市和四平市距长春100公里,在长春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内,有高铁相连,而且有很多年“长吉一体化”“长平同城化”的发展基础,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两个重要支点。黄强在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要坚持规划整体性,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组团式发展,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协调发展,让各地都能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中获益。显然,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不是长春在单打独斗,而是“融合发展”的“大手笔”。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时特意强调,要“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因此,如何与周边城市哈尔滨、沈阳、吉林、四平、辽源等城市同向发力,尤为重要。

4月15日,吉林省省委书记黄强到吉林市调研,在吉林建制博物馆听取吉林市关于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思路汇报。

在吉林省专门成立的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上,记者从该领导小组组长、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的发言中获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规划,但这个规划是开放的,长春市发改委还在网上发布信息,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建议。据了解,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将突出区域内的协同联动,致力于区域产业链协同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重与哈长城市群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蒙东地区进行对接合作。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到底怎么建?其终极目标是什么样的图景?目前规划尚未公布,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官方释放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该都市圈将是东北中心区域的“主引擎”,其“现代化”的色彩也会更加强烈,在产业上除了汽车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这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之外,还将在智能网联汽车、卫星应用、智慧城市方面体现“现代化”。而在人口规模上,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常住人口规模将突破1500万。今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长春市市长王子联在“两会”吉林代表团开放团组回答记者提问时,信心满满谈及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要建成高效贯通的功能圈、合作共兴的产业圈、宜居宜业的生活圈。”“与周边城市紧密合作,全力提升都市圈科技创新引领力、优质资源合力、产业集中承载力,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东北全面振兴的增长极、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示范区。”

在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的《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记者了解到,吉林省的整体空间将呈现“1个现代化都市圈、3个城镇聚集区、4个发展带”的新格局。显然,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将承担起带动引领整个吉林省发展的重任,而3个城镇聚集区——延珲城镇聚集区、通化—白山城镇聚集区、白城—洮南城镇聚集区,如一个支架,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托举起来。这3个城镇聚集区有沿边近海的图们江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有直通日本海与俄朝日韩相连的陆海通道,还有良好的长白山生态资源和“冰雪+医药+康养”的产业体系,有草原生态农业和新能源产业“陆上风光三峡”工程。而4个发展带指的是沿中蒙俄开发开放带、沿图们江鸭绿江开发开放带、哈大先进制造业带和集双门户带,汇聚了长春新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线路,还有和龙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双辽内陆港等众多开放资源。

拥有历史文脉、长白山山脉、松花江水脉,同时又有深厚产业支撑和优良资源秉赋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必将在众人的翘首期待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来源:财眼问政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