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央视朝闻天下“勇毅前行·一季度经济观察”栏目聚焦吉林,从多维度透视吉林一季度经济的“活力密码”。 一季度,吉林聚焦“破题”,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整合、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维度发力,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释放出强劲活力。
科技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加速度
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民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以玉米为原料研发出可降解新材料聚乳酸,用于医疗终端产品。
但从成果到量产面临诸多阻碍,政府利用专项债券完善基础设施,借助吉浙对口合作拓展南方市场,企业主体厂区于一季度正式启用。
同时,吉林探索双向订单式揭榜挂帅等新模式,一季度新增416名科创专员入驻362家企业,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06.5%,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金融改革:政府投资基金“合七为一”
吉林省原有7支创业类政府投资基金,因分属不同部门、规模小且各自为战,存在投资不合理的问题。
为此,吉林推进“合七为一”改革,成立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政府追加投入,使资金由“小而散”变为“专而精”。
该基金聚焦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引入专家论证,提高容错率至80%,将投资阶段前移至中试环节。
今年一季度,新基金投出11个科创项目,均来自民营企业,且新一轮项目申报已启动,为科技创新注入资金活水。
产业转型:老树发新枝的生动实践
在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吉林老企业积极探索新赛道。
在吉林化纤集团的仓库里,传统人造丝产品旁,碳纤维风电叶片、无人机桨叶等新产品格外醒目。这家老牌企业通过2000多次实验,成功突破碳纤维聚合技术,产品附加值提升10倍。转型的春风同样吹拂着小企业。梅河口一家渔具企业借助碳纤维技术,产品从鱼竿拓展至滑雪杖、机器人结构件,一季度收入同比翻番。
“我们要在新材料、无人机等赛道持续创新。”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
一季度,吉林通过多维度破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未来,吉林有望在持续改革创新中,续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志明
初审:刘星彤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