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航母‘颜面尽失’!美核动力巨舰地中海‘盲撞’商船,胡塞武装笑看五角大楼战略崩盘?

来一剂强心苷 2025-02-14 20:33:49

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CVN-75)于当地时间2月12日深夜在地中海埃及塞得港附近与悬挂巴拿马国旗的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相撞。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航母水线以上舰体受损,商船船首右舷和系泊设备严重损毁。美军称航母仍“安全稳定”,推进系统未受影响。  

碰撞发生时,“杜鲁门”号正排队等待通过苏伊士运河返回红海执行任务,护航舰艇因运河通航规则被迫分散,航母机动空间受限。商船此前曾因碰撞事故被称为“碰碰船专业户”,且事发时美军航母关闭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进一步增加风险。

直接诱因

操作疏失:尽管航母配备先进雷达和护航舰队,但事发时正值午夜,船员疲劳可能导致瞭望和通讯失误。美军长期依赖自动化系统(如AIS)而忽视基础操船能力,被指为事故主因。

战略部署压力:航母此前在红海执行针对胡塞武装的任务长达50天,人员疲惫、装备维护滞后,加剧了操作失误风险。

系统性管理缺陷

官僚体系僵化:美军舰长考核忽略“操船”能力,航海部门权责不清,非任务期间舰员警惕性低下。

过度扩张与疲劳:美军全球部署导致舰艇和人员长期超负荷运转,2017年“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撞船事件后整改未触及根本,同类事故频发。

战略影响与舆论反应

国际嘲讽与胡塞武装借势:胡塞武装此前多次宣称袭击“杜鲁门”号,此次事故被其视为美军“不战自溃”的象征。社交媒体嘲讽美军“为躲避胡塞导弹不惜撞船”,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威慑形象。

暴露美军战略困境:美国试图同时威慑伊朗、压制胡塞武装、保障红海航运,却因资源分散和过度扩张导致核心资产(如航母)疲于奔命。此次事故凸显美军“既要又要”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盟友与对手的认知冲击:盟友对美军“技术无敌”神话产生怀疑,而中俄等对手可能借机强化“美国衰退”叙事,冲击美国全球霸权信誉。

未来警示与改革呼声  

短期应对美军需全面评估航母损伤,避免类似“菲茨杰拉德”号因维修拖延导致战力长期折损。

长期改革

重塑航海文化:加强基础操船训练,改革舰长考核体系,减少对自动化系统的过度依赖。

战略收缩与资源聚焦:重新评估全球部署优先级,避免“四处救火”导致核心战力透支。

此次撞船事故不仅是“低级错误”,更是美军管理混乱与战略透支的缩影。若五角大楼继续“缝缝补补”,而非彻底改革,未来或将面临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历史的教训早已昭示:帝国的衰落,往往始于一根松动的铆钉。

0 阅读:7

来一剂强心苷

简介:了解国家,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