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屡经扩容,已涵盖江浙沪、安徽所有41个城市,其实已部分失去了作为一个经济精华区的范畴,因为这么大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有着多样的发展状况,强弱与贫富之差距都非常大。有些城市已是初级发达水平,而又有不少仍处于较为落后状态。
这点从长三角41个城市的人均收入状况就能反映出来,强如上海市2022年已近8万元,而同时还存在多个仍低于3万的城市。而且江浙皖三省各自民生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一起来看看吧。
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上海在各方面确实也是区域内的顶尖者,就人均收入而言,2022年要不是疫情影响就能超8万了,但仍能领先于长三角内其他城市甚多。
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江浙两省内头部城市的人均收入都在7万元/年左右,与上海市相比还有万元左右的差值。虽然近几十年来它们的收入涨势已非常可观了,但上海的底蕴过于深厚,再加上又是国家经济中心,确实是难以企及也难以追赶的。
但江浙两省的民生状况在国内已属翘楚,长三角的繁荣更是离不开这两大引擎的助力。不过两省的发展模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江苏省内的民生强弱仍分明、均衡性略差,浙江省整体均衡且不失富裕。
浙江省只有11城,却有9城都在5.8万/年以上,且都在长三角排名前15内,就算两个吊尾的衢州和丽水也有4.5万左右,要高于全国的36883元不少。这样的收入水平真不愧是共同富裕,能做到全域各市都高于全国的只此浙江一个。
江苏省头部城市的收入水平能高居全国前列,与杭甬等城市相比也毫不逊色,但省内又有不少城市仍处于偏低收入水平,大致按从南至北收入递减之趋势。
沿江八市的人均收入都要高于全国,也要高于浙江最低的丽水,而苏北五市中除了盐城市略高于全国外其余都没达标。省内最低的宿迁市2022年才刚超过3万,只能处于安徽省中游,因此明显能体会到江苏民生均衡性上与浙江相比确实有很大不足的。
而安徽省就是另一种情形,与江浙两省都不一样,属于上限与下限都很低却又感觉挺均衡的样子。人均收入最高的马鞍山2022年还未超5万元,在长三角只能居第16位,合肥以48820元居第18位。省内第三的芜湖市就低于江苏的沿江八市、浙江所有城市了,可见安徽省的头羊收入水平与江浙相比实属偏低的了。
而此三城外,安徽省其余13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全部低于全国均值,而且还有6个连3万/年都未达到,放到中西部都是属于偏低水准,何况在长三角区域内比较。
所以说安徽省身入长三角已多年,但在发展状况上与江浙沪的差距还是甚大,就连江浙沪内部已算民生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也要好于安徽省大部。主要还是底子实在太薄了,尤其是皖北地区,所以就算这些年发展较快,一时间也很难赶上来的。
长三角区域按理说是能够最先达成共同富裕的,但目前看头尾城市的收入悬殊度还是非常大,所以希望安徽省继续踏实前行,以期哪天能厚积薄发,早日达到江浙两省的中游水平,就成功一半了,加油!
长三角41个城市2022年具体收入状况,大家请通过下表数据来了解:
小编大宿州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