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为什么歌手演唱中——耳返那么重要?到底什么是耳返?

以莲娱娱 2024-05-17 21:45:26

两年前,歌手李玟Coco在百花奖闭幕晚会上演唱《刀马旦》出现严重失误,全程跑调、走音、错拍。最终李玟给出的回复是:耳返问题导致了演唱事故。

无独有偶,歌手朴树早期遭遇耳返事件、张杰直接在江苏卫视跨年直播上摘下耳返、李建音乐节兜底摘掉一侧耳返,邓紫棋《我是歌手》耳返没有声音直接停唱。每一位与耳返有关联的事物演唱,基本上都严重的舞台事故。每当音乐综艺节目或者演唱会上给歌手特写镜头时,此时弹幕上总会飘过一句:“歌手耳朵戴的是什么?”一个小小的入耳式耳机模样,但他却不是单纯的播放功能耳机,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功能——这便是耳返。

对于耳返这个小东西,我们这些不具备舞台演出经验的普通大众,会有许多疑问:为什么歌手演唱中,耳返那么重要?不要耳返可以吗?耳返里面听到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歌手演唱翻车车祸都会说自己的耳返有问题?耳返多少钱等等问题。那么,今天就从专业视角揉碎解开耳返的一切秘密,具体如下:

1:耳返是为了解决舞台噪音失聪的唯一手段——即,耳返是歌手在舞台上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没有之一。当我们站在舞台进行歌唱类演出时,我们基本是一个处于噪音过大的失聪状态,听不见声音细节。为什么?因为舞台的噪音源太多了,包括但不限于:超大型演唱音响的轰鸣、观众呼唤声、喊叫声、乐队伴奏的嘈杂、舞美动作的异响,自我开口的骨传导声波等等等。上台之后,没有耳返歌手、乐手的状态就是懵的。因为完全无法交流无法获得有效信息。

2:耳返之中播放是:乐队的伴奏和自身拾音器的即时性音频监听。由于噪音过大,歌手和乐手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清晰获得音乐信息的方式——耳返。耳返的主要功用就是监听。监听的意思是指:歌手对着麦克风说话,耳返之中可以在0.25秒之内及时播放歌手的麦克风录入声音。简单说:耳返可以对麦克风、拾音器实现声音信息的对比。

而监听是为了解决:歌手和乐手要想维持音准、调式、节奏的正确,是必须需要一个恒定的参照物,才能完成演唱。以音准调式来说,我们在失聪的状态下是无法演唱歌曲的,因为我们无法校对自己的音准高低和伴奏之间的音阶和音关系。必须听到自己人声和伴奏之间,是否存在离调的和音色彩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没有跑调。所以换句话说:没有耳返,大型演出一定会跑调。小型演唱会,还存在返送音响的针对性回放,有可能不跑调,但一定是需要乐队帮衬避免失误。

3:耳返的次主要功能是:连通所有演出人员的耳返,即是耳返保证了伴奏和人声都可以依附于一个固定BPM的节奏律动行进,推动歌曲的演绎。注意,歌手的演唱和乐手的演出,都不是以彼此或者自身为参照物,而是以一个客观存在每分钟节拍数(BPM)来为标准,歌手唱对BPM,乐手打对BPM双方就可以形成相互帮衬校对。那耳返就是所有演出人员统一歌曲速度的保障,一旦耳返出问题,那么演出一定会有问题。

所有歌手、乐手即兴演唱的基本保障。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歌手和乐手判断自己是否失误的核心所在——人声和伴奏的听感色彩是否诡异,而不是和谱面的100%相似。因为有即兴才是最完美的演出。那么要想记性,耳返播放提供出伴奏的初始音高和旋律线就是最基本的保证,歌手和乐手要基于耳返的信息,才能完成具有和音美感的即兴表现,否则是失误事故。

4:耳返是调音台帮助歌手制定特定混声配置的关键所在。耳返的播放和监听,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播放器,包含了:无线电的对接设备,和调音台的还原设备。当一个歌手他发现自己的耳返之中,低音Bass听不见了,他会和调音台说:把我的耳返之中Bass的声音较大一点,或者把其他的声音偏小一点。甚至于有歌手会要求把刺耳的乐器音色钝化。耳返是存在一个于可以编辑的调音台之间校对的功能。

这四点就是耳返的基本面貌:一个为了解决舞台噪音性失聪问题,帮助歌手获得即时性的监听和团队沟通,以及个人定制的声音信息媒介。也可以作为主持人、舞台剧演员的导演指挥等等场景。不管是耳返的哪一个方面的功能,本质上耳返解决的问题很简单:因为噪音性失聪,必须要给演出人员有效信息的稳定输出。

耳返出现问题,歌手就丧失了音准、节奏、和声、速度的参照物,必然翻车

耳返对于歌手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歌手的演唱,是一个非常需要长期校对的信息收集过程。一旦缺失了每一个音的信息收集,演唱就无法正确的进行下去。我们还是以音准作为例子。

音准,本质上讲对于我们大脑来说是一个肌肉记忆,但凡是记忆就存在偏差,所以音准偏低、偏高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偏差连续没有校对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偏差累计。简单说就是第一个音偏低了2分之一,第二个音会在偏差的错误音高上继续偏差。这就导致了歌手演唱的离调,也就是李玟百花奖的车祸现场。

那么为了解决这种偏差以及连续偏差的问题,歌手在舞台上就必须校对偏差音准,来判断一下自己刚刚唱的一句是否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正常的音准演出,有问题,可以及时的反应出来。而我们清唱时不再舞台上,自己耳朵可以听到自己的音高音准,可以完成自我校对。而舞台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那么耳返就是提供一个校对音准的逻辑问题。

校对的过程也很简单:听自身和和音伴奏之间有没有诡异听感。这种校对逻辑,放在调式、节奏、律动上都是通用的。在一个耳朵而各种轰鸣占据之时,耳朵是无法提供歌手稳定的信息。那么耳返这种:入耳式的设计和封闭性较高的设计,是可以很好的阻挡耳返之外的噪音,确保耳返内部的信息可以准确的输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耳返出现问题的时候,歌手的演唱基本上就很难进行下去了。也是为什么邓紫棋演唱耳返没有声音,直接不唱了。当时还被洪涛这种故意扣锅,耳返的问题很明显是节目组的问题,而不是歌手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歌手不要耳返?有的歌手要?

但是,我们仔细对比的话,也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些歌手喜欢把耳返摘掉演唱,甚至于有一些歌手直接不带耳返,也可以演唱,那这又是为什么?答案是:不带耳返,对于其他条件就有噪音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1:摘掉的耳返仅仅是一边。两边耳返都摘掉,那么歌手必须要尽可能靠近乐队的鼓手,听乐队的鼓手原声提供节奏。

2:歌曲的曲风是慢板、柔情曲风,人声空间大。而且是几个人的小型乐队配合,那么可以不要耳返。以你为慢板、柔情的曲风,节奏的限制较弱。乐队规模也不大,没有太多的交叉Solo,全是从头弹到尾。

3:演唱的场地是小型场地。音响不能太大,不然噪音无法抑制,而且返送音响的延迟不能过高,场地太大一定会影响返送的时间。

4:返送音响必须将声场正对着歌手,歌手才能获得人耳的基本乐队信息。

综合这四点而言,就是:综艺录制之中慢板柔情、有乐队帮衬、场地较小有音响师配合的情况下,是可以不带耳返的。因为噪音偏低,听得见现场返送音响提供的信息。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依旧存在隐患——现场观众如果大声喊叫,突然打断干扰注意力,会导致戴佩妮那样的舞台事故。所以,带耳返依旧是更为专业的做法。

综上,耳返的秘密不多,只有一条:确保歌手在舞台噪音过大的失聪状态下,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实时性人声和伴奏,完成自身音准、音色、技巧、节奏、即兴的校对工作。

1 阅读:7

以莲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