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因楼下遍植芙蓉而得名,距今约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俯瞰长江,遥望江北,与金山互为对景,是欣赏金山全景的好地方。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所作。当时,友人辛渐拟由润州(今江苏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并在镇江的芙蓉楼为辛渐饯别,写下了这两首诗。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在镇江芙蓉楼送别友人的情景。

唐天宝七年(748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来到了龙标(今湖南洪江市黔城镇)。在此期间,他为了有一个饮酒赋诗、宴宾送客的场所,指导当地百姓修建了芙蓉楼。洪江芙蓉楼坐落在沅、潕水汇流之处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镇,该楼为纯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是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楼后有芙蓉池,池畔有“半月亭”,为王昌龄抚琴处,左侧碑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等的墨迹。王昌龄曾在这里宴游,结交朋友,他写诗《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芙蓉楼因王昌龄的诗篇而声名远扬,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游览、凭吊,也使得黔阳古城蜚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