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明明讨厌父母,为什么努力摆脱,却活成了他们的样子?

云边的墨菲 2020-11-20 08:41:55

父母身上,有没有让你特别反感的特质?

你是否曾在心里默默发誓,将来绝不要成为这个样子!

可是多年过去,却发现自己竟和父母越来越像。

比如,你的母亲很强势,从不会轻声细语,而你长大后看起来温和,实则同样强势;

你的父亲是个自卑的人,从来没有肯定你,而你长大后也很自卑,甚至很少夸奖别人。

01.命运的轮回,仿佛在冥冥中注定

其实,命运的轮回不仅会在一个家庭上演,而且会在一个家族内反复循环,仿佛魔咒一般。

以电视剧《都挺好》来说。

当年,明玉的外婆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拥有城镇户口,逼明玉母亲嫁给了苏大强。

然而,明玉的母亲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却对儿子极其偏袒,却对明玉极其轻视和冷漠。

她曾经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又变成了重男轻女思想的加害者。

早餐给两个儿子吃鸡蛋煎火腿,而明玉只能吃一碗泡饭。

大儿子明哲出国留学,擅自主张将明玉的房间卖掉,直接把她所有的东西都扔在门口。

二儿子明成想出去旅行,痛快地给了2000元。

转身拒绝有考上清华实力,要1000元辅导费的明玉的请求。

“苏明玉,你是个女孩,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要嫁人。我们也不需要你养老。”

当她说出这句话后,明玉一气之下,彻底和父母断了关系,也把恨留在了心底。

母亲成了明玉这一生最恨的人,恨母亲的偏袒和无视,更恨母亲的狠心。

在明玉眼里,强势的母亲就像是独裁者:独揽家里的资源,然后掌控每个人的命运,就连父亲也常常被骂得一无是处。

于是,明玉拼命工作、拼命赚钱,只为向母亲证明,她是错的!

然而多年后,事业有成的明玉本以为自己赢了母亲,却再次被现实打败。

母亲去世后,明玉明里暗里出钱出力,照顾父亲。

可是父亲却常常“无理取闹”,有次闹到了派出所,在那呆着怎么劝都不回家。

警察无奈下把儿女都喊了过来,父亲趁机指责几人不孝顺时。

明玉一怒之下情绪控制,指着父亲一顿大骂,父亲恍惚间指着她说:“你就是赵美兰” !之后晕倒被送到了医院。

当明玉平静下来,回忆起刚才的情景,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变成了最讨厌的母亲的样子。

一样的强势和狠心:“你就是个窝囊废,你就不配有家,不配有儿女。”

就连教训父亲的语气和话,都和母亲当年一模一样。

从明玉的姥姥,母亲,再到明玉,整整三代人。

明明是想摆脱父母的影子,最后却变成了和她们一样的人,这究竟是命中注定还是纯属巧合?

这几年原生家庭影响孩子一生的说法很流行,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只是代际传承理论笼统说法。

代际传承理论是指,父母有意或无意间将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等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以至于孩子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行为或思维方式。

02.苏母为什么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在代际传承的理论里,并不是只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包括整个家族里潜意识的行为或思维的传递。

比如我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代际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环境和认知的改变发生变化。

电视剧《都挺好》中,明玉的父亲在回忆中说出了,苏母之所以那么讨厌明玉的原因:

一、嫁给他本就是被迫,苏母生完两个儿子后打算离婚,与之前的一个老相好离开。

可是因为突然有了明玉,而且月份已大,苏母的打算只能落空。

二、明玉的出生,刚好赶上计划生育,苏母与他都被降职处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一落千丈。

两人的工资养活两个儿子都吃力,苏母也就更不敢离婚了。

所以心生怨恨的苏母,把几笔账记到了明玉的头上,很不待见她。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却正好相反,苏母之所以这样对明玉,恰恰是为了她好。

听起来是不是很矛盾?

苏母同样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可以想象她也同样不被重视,但又渴望改变命运。

具体表现为生了两个儿子,决心和老相好离开(已许诺可以安排更好的工作)。

但是明玉的到来,苏母不得不认命。

可以想象很长一段时间,苏母对生活很是失望。

然而,随着几个孩子逐渐长大,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大儿子从小热爱学习,二儿子从小嘴甜如蜜。

这时候,苏母就把家族思维和行为模式,不自觉投射到了两个儿子身上:

即男孩是家里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两个儿子格外好。

那么,为什么作为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她没有把恨投射到儿子身上呢?

这是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追求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而所谓的安全感,其实就是熟悉感。

也就是说,当人处于陌生的环境时,会刻意用原有的思维和行为,让自己重获安全感。

比如说,你的同学邀请你参加婚宴。你乐意和熟人坐一桌,就是在追求安全感。

苏母也不例外,她的原生家庭中,重男轻女,所有人对她的弟弟宠爱有加。

因此,在自己的小家中,她也会这样做,才能获得安全感。

另外,清华毕业,考上国外名校的大儿子让自己在亲戚朋友那倍有面子;

能说会道,特别会哄自己开心的二儿子,满足了自己潜意识中被爱的渴望。

这时,苏母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的心里是美滋滋的。

她的认知变成了这样:女人的命运,无非是生个好儿子。

因此,当看到明玉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时,心里想的是:

学习好又能怎么样,将来还不是要嫁人生子?

你妈我当年不是照样没有摆脱命运,而是靠着两个儿子翻身?你以为能改变命运,太幼稚了。

所以很多看似无情的做法,其实是把自认为对的人生经验传递给明玉,希望她能少走弯路。

03.明玉为什么和苏母越来越像

再来说说另外一个问题,明玉为什么和苏母越来越像。

首先,明玉在原生家庭,从母亲代际传承学到的重要一点是:要足够狠,才能达到目的。

因为母亲对自己就是这样,并且最后目的都达到了,所以明玉会把这一点内化成自己的处事方式。

比如,苏明玉开除公司员工老倪时,当面冷酷决绝一点情面都不讲。

老倪请明玉求情,说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处境,明玉却假装为难,推辞说自己根本做不了主。

当然,她不仅别人足够狠,对自己也同样够狠,能豁得出去。

有次因为家里的事情,耽误了和重要合作伙伴洪总的会面。

明玉为了追回损失,先是耍无赖,坐在门口蹲点死守,然后硬着头皮吃了辣火锅,喝了很多酒赔罪。

为了工作,经常熬夜加班到半夜,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更是家常便饭。

其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天性会引领自身的成长。

电视剧中,从明玉和母亲多次的据理力争,可以看出她天生的性格就是倔强,不服输。

这种品质,和她从母亲那学到的处事方式两者叠加,使得她越来越像母亲,愈加强势和狠心。

当然,这一点也促成了她的成功。

04.如何摆脱成为父母一样的人

那么,如果想真正摆脱和父母越来越像的魔咒,该如何做呢?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他最初的重要客体构建的关系,通常认为是父母。

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个人的性格 。

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在这个新的关系中。

这样,会导致你不断重复构建类似的关系模式,而这就构成了命运。

在新的关系中,你和对方都在重复各自的关系模式。

两人会持续进行较量,坚持自己的逻辑是正确的,同时难免会有冲突和误会。

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反思和审视自己,为改变提供了可能性。

比如在苏母去世后,明玉和两个哥哥,为了安顿父亲的晚年生活。

他们和各自的爱人或恋人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分歧。

但也以此为契机,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成长了起来。

比如,明哲认识到自己的自私和虚伪,明成改变了无担当的一面,明玉意识到爱才能化解恨。

你曾有过讨厌父母的经历吗?如今摆脱了他们的影子吗?欢迎讨论啊

0 阅读:11

云边的墨菲

简介:一个通过写作,见证自己成长的30+女生,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