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陈士榘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著。在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他几乎全部参加,而且干得有声有色。
所以,孩子们对陈士榘还是非常崇拜的。然而,父亲也有他们那一代人无法避免的局限。但是作为子女,孩子们对他还是非常理解的。
1973年,毛主席召见了失意的陈士榘,陈人康后来也说道:“主席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爸的现状。”那么,毛主席说了什么话呢?
在陈人康的眼里,父亲似乎是为了打仗来到世间的。
他的亲人也都是军人出身。在1912年的辛亥革命中,年仅3岁的陈士榘亲历了那场血与火的战斗,这是父亲最早的战争启蒙。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父亲接受了革命思潮的影响,后来去武汉寻找叔叔陈雨苍。他被推荐去董必武主办的湖北省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校学习。自此,父亲成为了一个革命者,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
陈士榘是一个职业军事家,他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打仗上,他的战功是显赫的,被毛主席称之为“山大王”。
抗日战争时期,陈士榘亲手活捉了侵华日军的第一个俘虏,作为旅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我军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全歼日本3000多名精锐侵略军。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陈士榘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担任围歼黄维兵团的战场总指挥。
在百万雄师过大江中,陈士榘率领的兵团最先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陈士榘也成为了解放后第一任南京警备区司令。
陈士榘的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跟随毛泽东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打下了新中国,另一个就是他构筑了我国的国防工程,领导了两弹工程的创建。
当然,他能获得如此成就,也和毛主席的培养是离不开的。
1927年9月,陈士榘所在的警卫团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这就是秋收起义第一团,在这里陈士榘认识了毛泽东。
陈士榘曾给儿子讲过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那是在秋收起义后的一天中午。当时他正在村头站岗,远远地看到一个个子高高的,穿着蓝色衣服的男子。陈士榘看他不像是农民,便让他停下来接受盘问。
这个人很配合,说道:“我是毛泽东,从铜鼓来的。”陈士榘愣住了。
其实在湖北闹农运的时候,就听说湖南有个领袖叫毛泽东。
没想到他竟然能在这里见到毛泽东。这件事是陈士榘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事情,他每每想到那个时刻,都感觉很是神奇。
在井冈山的时候,陈士榘听了毛泽东关于革命前途的发言,毛泽东的演讲,让陈士榘醍醐灌顶,决定一辈子紧跟毛泽东。
不过,他根本没想到,就是这个人竟然能改变中国的命运甚至世界的格局。他一生崇拜毛泽东,他多次和孩子们说道:“毛主席是中国无人可比的战略家。”
1927年10月15日,是父亲一生难以忘怀的一个日子,起义部队在湖南省水口镇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这是三湾改编后,部队第一次发展新党员,也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亲自主持的入党仪式,陈士榘就是新党员中的一员。
这天,介绍完新党员的简历和政治情况后,大家郑重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毛泽东带领新党员进行了宣誓。这天晚上入党宣誓仪式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陈士榘脑海里,让他终生难忘。
不久之后,陈士榘在战斗中的勇猛表现让陈士榘在战斗中威望很高。
1927年1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之际,陈士榘当选为士兵代表,成为县政府三个常委之一。
毛主席得知后,对陈士榘开玩笑:“你做了县太爷,你也是个山大王哩!”
从1927年底到1934年,陈士榘跟随毛泽东,先后参加了井冈山回事和后来的五次反围剿战斗,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了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
不过,在陈士榘失意时,毛主席也向他伸出了援手。
1973年,陈士榘在中央军委工作时,突然受到了毛主席的召见。陈士榘也想要见一见毛主席,得到了一个公平的回答。
陈士榘得到消息之后,马上来到了中南海。一见面,毛主席就大声说道:“陈士榘,若我党有山头,那我们便是同一山头的战友,共同奋战在井冈山上。”
陈士榘一听毛主席这么说,很是高兴,便将自己心中所想全部告知。毛主席回答道:“要广而广之,要多用红四方面军,多用刘邓。”
陈士榘将毛主席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正是毛主席的这番话,也改变了陈士榘的处境。
陈士榘的儿子说道:“也就是毛主席跟我爸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爸现在的情况。”
12月,陈士榘作为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办公会议成员,陈士榘来到中南海小礼堂,参加军队领导班子调整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会议。
所有的人都进了会议室,只有他一个人被通知在门厅等候。就在他疑惑不解时,汪东兴把他领进了小会客厅,一进门就看到毛主席坐在沙发上,两边分别是周恩来和叶剑英。
毛主席一见陈士榘,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道:“陈士榘同志……你就应该支持中央这个军队领导班子和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决定。”
陈士榘连忙回答:“主席,您的话我记住了,一定会支持的,一切行动听从您的召唤。”临走前,陈士榘还恭敬地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他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
进入20世纪90年代,陈士榘年老力衰,身体非常不好。在他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毛主席对他的器重和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