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萧萧,红尘滚滚。所以作品从题目的构思就是一个巨大的隐语或是隐喻。作品在更多的时候,都在在造境,造一个萧萧落木之境。但是有多少人能够从中品读出,作者对于滚滚红尘的某些执念和纠结。越是不提,就越是在意和不敢触摸。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作品就构造了巨大的留白,而不单纯是一件清浅的作品。可能这不在作者主观的构建之内,但不妨碍读者主观地这样理解和认为。很多时候,读者的主观认为是对于作品外延的丰富。只要合理,它就可以有。
▌1·半醉乡愁
月正半升
人正半醉
意正半浓
晚钟,最后还是落进了
芒草般的乡愁里
春天的夜晚
紫薇花醒来又睡了
只有我,泅入欲雨的风涛中
正值三月
我试着从微湿的空气中读你
床头的灯火很小
其他什么念头
也都不曾有
▌2·春渡
春天,花归你之后
留给我一截四月的断藕
这时它在泥中渡劫
在最动人的一声蛙鸣中蜷伏
风来不惊
春色已经蔓延到池塘微温的腹部
翠绿的小蛇
在太阳下晒它的新衣
而芦苇还依然坚持去年的
那种赤裸
稍有风动,便看到从覆雪般的苇荡中
挣扎出一匹
柔软的新叶
▌3·静思
昨日我静坐
顶着四月温暖的太阳
我在村庄的后面
那片不能拒绝的光
我竞天择,像精神上的广场
正是仲春,原野依然不见沸腾
但见从异乡人情怯中
醒来的乡愁,扎成花环后
一一坐落在
清明寂静的田野
花朵兀自开放
为什么有的人却总是独自地
摄于一朵花开的轰然
叶子寻找春天
闪电返回雷火
麻雀怒吼着双翅
很多石头,吟着长长的叠句
打开地壳
仰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