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车开往返回乡里的路上。
马晓丽:都说乡干部有三大难,催公粮是第一难,我看也没什么呀。像李进财,三年不交公粮,这不一下交了么?
大发笑了:魏县长,我们乡哪个村再有不交公粮的,我们还请你来,你一来这问题立马解决。
魏华感慨地说:你们俩别将我的军,更别把好让我落。今天这事儿能这样解决,关键人物是那个胖女人啊!如果不是她恶狠狠地诅咒李进财,他会交公粮?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是真害怕了。
马晓丽:我实在想不通,一棵大柳树,有人说上面住有老柳爷,怎么就有人信呢?还说什么吃医院的药不管用,到这里一烧香就好,你们信么?
大发说:你来乡里时间短,和老百姓接触还少。类似这样的事很多。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早上,发现学校门口那棵大槐树上,贴了一张黄纸,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四行字:天皇皇,帝皇皇,俺家有个夜哭郎。客人过去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放学后回家吃饭时,说给了我爹。我爹说:记住,那样的纸只能看,可不能把纸揭下来,揭下来你就会生病。
我问爹:揭下来这张纸我为啥会生病呢?
我爹说:现在给你说了你不懂,大了你就知道了。
大发一笑:这么多年过去了,到今天我也没弄懂。
马晓丽说:不是没弄懂,这事就没那么玄。
魏华说:大发,今天到枣疙瘩村,我心头突然有一种想下乡当一个乡里书记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极其强烈。
马晓丽:下面的书记都想进步当县长啊。
魏华说:乡里的工作太能锻炼人了。像今天这个事,如果你不下到村里去,坐在办公室,你就是找来一群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研究三天也找不出解决的方法。
大发:说得是,有些事围绕这个事找解决方法,往往会进入一个怪圈。进入怪圈里,你是在圈子里一直转,总走不出来。
魏华:是啊。一个当过乡里书记的人提拔到副县长位置,要比像我这样直接下来的人能力强得多。你想成为一个能够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称职的、能驾驭官场的人,你最好在乡里摔打几年。当好一个合格称职的乡镇书记,是一生的财富。
马晓丽:魏县这话经典。我来乡里这几个月,真切感受到乡里生活很有意思。我和梁书记比起来,不管做什么,都和他差多了。他办每一件事,大家都很赞成,特别是那些退下来的老支书,他们也说好,还是那种好的不要不要的好。
魏华笑了:在这方面,咱俩都比不上他。就是学也学不来。学着做,也做不成他做的样子。
马晓丽:你说这是为什么?
魏华:他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民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需要乡里干什么,我们知道么?也许他现在正做的,就是他少年时代的梦想。
大发笑着说:魏县长这话还真说对了。我交过公粮,那时我就想:如果粮管所能用几个大瓮烧些凉开水多好,如果不用往上扛麦袋多好。今年不是都实现了么?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也花不了几个钱。问题你做不做。征购期间,我不让乡干部在村里吃饭,更不准喝酒,为什么?
大发讲了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在市里上学的第一年,请假回家交公粮。
村里人吃饭有个很奇特的习惯:吃饭时都不在自己家吃,把饭端出来,在胡同口,或在谁家门前,几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说笑边吃饭。
我家胡同口边上有棵大槐树,这里就成了胡同里几家人的固定饭场。
那天中午我们正吃饭时,村干部带着几个乡干部,个个喝得脸红脖子粗,走路一歪一晃,他们去一户不交公粮人家催粮。
他们从饭场走过时,大家都低下头吃饭,不理他们。
他们从饭场前走了过去。
一个邻居说:他们这是从啥时候就开始喝了啊?我们才吃饭,他们都喝成这样了?
另一个邻居说:估计半晌就下手了。早点喝,趁着吃饭时,好找人啊。
一个邻居说:他们这一喝,我们每个人又得一把麦。
另一个邻居说:喝的酒玄点,一把麦还够。要是喝好酒,再弄些烧鸡、牛肉,一把不够,最少也得两把。
邻居三叔端着碗对我说:大发,咱这个饭场上,弄不好将来就你能吃喝到我们手里的这把麦。要是哪天你当上书记乡长了,可得要点良心啊。你得把着点吃,让我们拿一把麦就好。可别使劲吃,让我们掏三把、四把麦。
我笑着说:如果我当家了,一把麦也不吃你们的。
那时,我就下决心,假如有一天我当了书记,让乡村干部在征购期间滴酒不沾。
魏华感慨地说:经历也是一个人难得的一笔财富啊!你这样的经历,我和马晓丽怎么会有呢?
马晓丽:一人一把麦,这句话是不是在群众中很流行啊?
大发:差不多吧,一说一把麦,大家都知道说的什么。
马晓丽:难怪我说请青枝吃大餐,她笑着说,一顿大餐就把我家这几袋麦吃进去了。
大发:一顿大餐,也许几袋麦也不够。
魏华笑着说:今天我是无论如何不在乡里吃饭了,给你省几袋麦吧,别让老百姓骂我了。
三个人笑了。
02
送走魏华,大发和马晓丽回到粮管所。
大发:今天无意中说了一把麦的故事,谁知道把魏县长撵走了,今后可是不能随便说了啊。
马晓丽说:不吃就不吃吧。我听了你说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今后注意点,就是少喝一次酒,也比老百姓骂我们好。
宋青得来到两个人面前,说:刚才接到局办公室电话,让组织全所职工收看县电视台专题片呢。
马晓丽:刚才魏县长也说,政府办会下通知,让各乡镇组织收看节目。
大发问:你准备什么时候组织职工收看?
宋青得:我就是来征求你们俩的意见。
大发看了看正在忙碌着的粮所职工,那些排着长队正在等交粮的农民,说:我问过了,电视台今天上午12:15首播,晚上8、9、10点重播,你们看重播吧,这样不耽误收粮。
宋青得点头答应下来。
马晓丽:你们粮食系统组织起来统一观看,你就成明星了。
宋青得:现在我敢接电话了,一接电话就是让我请客。还有几个所打电话说来学习,我一律拒绝。我说你最好别来,来了可别说不管你们酒喝。局长说了,让我全力以赴配合好书记乡长,我是一滴酒也不敢喝。
大发:你晚上可以喝点儿。
宋青得:我这人头天晚上喝酒,第二天一天都没精神。
马晓丽:不喝也中,这么多老百姓等着交粮,如果哪里出了事把你所长马哈了,你还有心情喝酒么?现在不喝,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去喝。
宋青得:对、对,马乡长这话经典啊!
素花来到他们面前。
马晓丽问:你家来交公粮?
素花:是,我给我爹说今天不该咱村交。他说,昨天他来看过了,不是轮到哪个村只收哪个村的,外村交的也收。趁着现在才开始,不用往上爬高扛麦袋子,今天就来了。
大发问:上午能过磅么?
素花摇摇头说:估计到傍黑了,还在后面呢。
马晓丽:你爸咋吃饭呢?要不我让粮所给他送饭吧?
宋青得说:没事儿,我来安排。
素花说:不不,我这就是回店里做饭去,一会儿我送来就好。
马晓丽说:这是粮管所长。我和梁书记一直都在粮管所呢,有啥事你找我。
素花说:好。
望着素花远去的背影,宋青得心想:这不是集上美发店那个女的么,她又和马乡长什么关系呢?怎么漂亮的女人都和她很熟悉呢?突然又想起局长的话:这可是县里重点培养的县级女领导啊,仍得记住这个女的,千万别出事。
这时,沙窝村老支书老沙走了过来。
03
看见老沙走来,宋青得急忙迎上前,从兜里掏出烟递给老沙。
老沙右手接过烟,捏住烟摊开左手掌,下意识地把烟轻轻磕了两下。
宋青得急忙从兜里掏出火机,“啪”地一声打着,双手碰住火苗递到老沙面前。
老沙没点烟,从他手里一把拿过火机,自己打着燃上了烟。
大发问:怎么样,今天能完成么?
老沙吐出一口浓烟,轻轻一笑:没问题,要比枣疙瘩村顺当。
马晓丽说:枣疙瘩一户不落全完成了。
老沙:你别听大成瞎说,李进财交了?这家伙三年不交了。
马晓丽:他交啊,今年一下交三年的,估计一会儿就来了。
老沙:不会吧?交三年的?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大发说:真的,我和马乡长刚从他们村回来。
接着,就把李进财为什么要交公粮的事说给了老沙。
老沙拿着烟定定地望着梁大发,顺手把刚点上的烟扔在了地上,一脚拧灭,双手抱拳举向大发:牛,梁书记,老沙真服了!
老沙说:如果高书记林乡长知道,你让李进财把三年的公粮交了,他们俩不请你喝酒,我老沙下跪磕头。你知道么,连续两年,乡里想了好多法,包括我都去了几次。李进财这家伙像闷葫芦一样,不刨树,坚决不交公粮,最后还是没交。
马晓丽问:那棵大柳树真有那么神奇?
老沙:这不是神奇不神奇的事,有句老话,好事不由歹事由。如果你刨了它,家里出事咋办?你像大成吧,他当初要儿子时,老婆没少在柳树下磕头。他要是把树刨了,儿子出了事,他不后悔死才怪。
马晓丽:难怪大成也不说刨这棵树呢。
老沙说:有志不在年老少啊。梁书记能想出这法,绝了。我当初怎么没想起来呢?以毒攻毒,好!
宋青得又递给老沙一支烟:刚才我还担心你们村里人会找事呢,你来了心里就长胆了。
老沙:放心,我在家就说了,今年谁也不许找事。再说,那些找事儿的,他还有啥理由找?找啥事?往年,都是全乡一齐交,粮所里来交粮的哪个村人就有,都不认识。我们村的人是不想排队,就挤着往前拱,想先过磅。今年呢,都是自己村里人,你好意思不排队加塞么?再说,今年你们的人一说三笑,你非要骂人家么?宋青得连连点头说是。
老沙说:你好好请请梁书记。马乡长吧,不是用这法,你粮管所能这样呔嗨?
宋青得:老支书说得对,征购完了,一定请梁书记、马乡长。
老沙:征购完了?
宋青得:这样吧,今天中午吧?趁着你也在这儿呢。
大发说:这样好不好,晚上吧?晚上让宋所长请客,中午喝酒影响不好。
老沙哈哈大笑道:好,晚上我把大成叫来,让他带两瓶好酒来。李进财的公粮不能白交,得让大成出点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