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备归葬地为什么是在川南眉山彭山区域?这与本地就是汉阳汉水之地有关吗?《尚书.禹贡》最早的“汉水汉阳”原来都在川南泸州宜宾乐山自贡内江?蹊跷的是,在本区域存在大量汉水、汉源、汉阳有关的古地名为什么竟然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其由来?为什么说龙泉山就是大别山?为什么《山海经》里的江河并非长江黄河?
《禹贡》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的地理分布与地名由来。其中,“江汉皆发源于梁州”,这一句话为我们提供了追寻汉水起源的线索。梁州,作为古代的地理区划,其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这里的江也是山海经里经常出现的“江水”——岷江,而今天我们探索的重点是在蜀地境内发源的汉水到底在哪里。
在《四川总志》中,我们找到了更为具体的描述:“汉水在嘉定州,犍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这里汉水所在的嘉定犍为就是乐山、犍为。而不是几乎所有文献记载的流经陕西湖北哪条长江支流——汉江。
进一步查阅史料,我们发现《大渡河土千户所志》也提及了汉水的源头:“汉水源出飞越山,流经本所,东入岷江。”这一记载与《禹贡》中的描述相呼应,共同指向了汉水发源于川南地区的可能性。而《泸州志》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确凿的证据:“汉阳山,在江安县南四里,孤高特起,峙立汉水之阳。”可见汉阳山的存在,不仅为汉水提供了确切的地理位置,也为我们理解汉阳这一地名的由来提供了重要线索。
汉阳,作为古代地名,其含义与汉水紧密相关。在《禹贡》的语境中,汉阳可能指的是汉水之阳,即汉水以北的地区。而在《四川总志》等史料中,我们找到了汉阳废县的记载,这个县曾因在汉水之阳而得名,历经更名与复名,最终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泸州江安县被认定为古汉阳,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探寻汉阳的历史渊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汉水与越溪河的关系也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汉水流域的秘密。据史料记载,汉水可能就是越溪河,岷江的支流越溪河,发源于龙泉山,流经威远、仁寿、荣县等地,最终在宜宾汇入岷江。这一地理信息与古代文献的记载完全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宜宾和泸州作为汉水之源的历史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时期的著名太师尹吉甫就出生于泸州。他的诗作《江汉》中提到的“江汉”,其中的“江”即指当时的岷江,现在的长江,而“汉”则是指他家乡的汉水。这一段也再次反正了我之前推论的《诗经》采集自四川。
在汉水流域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汉阳诸姬”的典故,说的是西周初年汉水流域分封建立了一系列姬姓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互为犄角,为周天子供奉这里的铜矿资源,抵御南方的楚国侵袭。它们的存在不仅为周朝的南方疆域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屏障,也是周朝铜矿资源的重要保障。这段历史又再次与之前我们提到的川南瓦屋山昆仑区域上亿吨古铜遗址群完全吻合上了。这也反证了汉阳所在地就是乐山眉山这片铜源地。
综上所述,禹贡里的汉水、汉阳地名最早在川南泸州、宜宾、乐山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除此之外,在川南这一区域,还有青神汉阳、雅安汉源等古地名留存,再加上刘邦在这里发迹、刘备在这里归葬等信息,足以说明这一地区与最早汉水的关联是系统性存在的。
另外,再展开来说,《山海经》中的江与河并不是特指长江与黄河,而是分别指岷江流域与沱江流域的主河。比如:“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在成都西”。这里的江就是泛指整个岷江主道,而不是其它某条江的名字。比如“泰器之山,黄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大次之山,其祠之,祭河”。这里的河也是泛指现今沱江河的主道,因为如果山海经的河是指黄河的话,这提到泰器之山一条叫黄河的水,东流注于河就明显逻辑不对,况且,将中原华北这条主河道命名为黄河,那已经是在唐朝以后才有的事,在之前人们并没有这么大的视野,都是分段不同名,并没有“黄河”这个统称。
今天,翔子史前推理师首度提出明确论断,在《山海经》里,以龙泉山为界,山西的主河道叫江,山东的主河道叫河。龙泉山也就是《尚书.禹贡》里提到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大别山”。而在《尚书.禹贡》里则有了更细的划分,沱江河上游众多如现今鸭子河、石亭江、棉远河、青白江、马牧河等等依然统称为河,这一区域连同成都平原北部都江堰郫县等地被称为“江河”,沱江河中断龙泉山东西一片称为“江淮”,沱江南部也就是龙泉山东西川南一带泸州宜宾乐山眉山区域,被称为“江汉”。
《诗经》里有一首《江汉》就是出生于泸州的西周国师尹吉甫所写,描述的就是这一区域发生的事。
翔子史前推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