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枣庄市及下辖区县财政收入数据出炉,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根据财政统计,枣庄市前两月财政收入达35.6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70亿元,同比增长率5.0%,展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滕州市稳居榜首,贡献超三成作为枣庄市的经济强县,滕州市以13.48亿元的财政收入遥遥领先,占全市总量的37.8%,同比增量(0.68亿元)和增长率(5.3%)均位居前列。这一成绩得益于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项目的持续落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区域经济引擎”的地位。
高新区增速领跑,发展潜力凸显高新区以5.8%的同比增长率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财政收入达到2.91亿元。作为枣庄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的核心区,高新区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快速成长,成为拉动财政增长的“新动能”。
多区县均衡发展,增长结构优化从数据看,各区县财政收入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市中区(6.01亿元)、薛城区(5.62亿元)作为中心城区,依托商贸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峄城区(3.43亿元)和山亭区(1.79亿元)立足生态资源与特色农业,财政收入增速均超过5%,城乡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台儿庄区(1.45亿元)虽基数较小,但凭借文旅产业复苏,同比增长5.1%,逐步释放消费带动效应。
全市增长5.0%:提质增效成关键词枣庄市整体5.0%的增速,既体现了经济基本面的稳健,也反映出财政管理提质增效的成果。据分析,税收结构优化(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占比提升)和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是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1.70亿元的同比增量中,滕州市、高新区等头部区域的贡献占比超过50%,表明核心增长极的带动作用显著。
挑战与展望尽管开局良好,枣庄市仍需关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例如,财政收入最高的滕州市是末位台儿庄区的9.3倍,需通过产业协作和资源倾斜进一步缩小差距。此外,如何将高新区的高增速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动力,亦是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
2025年是枣庄市“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财政数据的“开门红”为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重大项目投资落地和营商环境优化,枣庄市有望在产业升级与民生保障双轨并行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