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叶剑英问了华国锋两个问题,感慨道:还是毛主席慧眼识英雄

她会说历史 2025-04-23 11:06:53

1976年真是事儿多的一年,毛主席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他看好的接班人华国锋也开始慢慢挑大梁了。有次对话,没多少人知道,但叶剑英问了华国锋俩问题。听完回答,叶剑英直夸:还是毛主席眼光毒辣,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英雄。毛主席自己挑的人,又那么信任他,还有那些老一辈的革命家也都认可,这些或许都能从华国锋经历过的那些风风雨雨里头找到答案。

叶帅的两大疑问

1976年唐山那场大地震,一个多月后,首都这边还是紧张兮兮的,那股子劲儿一直没松下来。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大伙儿临时搭的抗震小屋,大家都从楼房里搬了出来,到这些小屋里头过日子,上班干活儿也在这儿。

在中南海里面,毛主席的身体情况还是时好时坏,真的挺让人担心的。大家望着以后,心里都犯嘀咕:到底要咋样才能保证咱们国家以后安安稳稳、团团圆圆的呢?又咋样能让新中国一直朝着对的方向稳稳当当往前走呢?

经过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熊向晖和亲戚叶选基的多番努力,身体也不太好的叶剑英,大部分时间在西山休养,但他还是悄悄地去了华家。他跟华国锋见了个面,两人简短地聊了聊。

说白了,叶帅这次来就是直奔主题,他告诉华国锋,他心里清楚华国锋肩负的重任有多重。但话说回来,他自己岁数大了,身体也差了,能帮的忙实在有限。

叶帅跟华国锋打招呼时,华国锋回应说:“您是咱九亿百姓心中的大元帅。”他接着表示,自己对肩上这份重任一直是尽心尽力、拼尽全力去做,心里特别希望能得到叶帅的教导。但考虑到叶帅正在养病,怕打扰到他休息,所以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九亿人的元帅”这句话,让叶帅心里头特别激动。他直接问华国锋两个事儿:第一,咱们现在管国家的路子是啥?第二,总理、董老、朱老总都走了,中央那块儿的人事你咋打算的?

想了想,华国锋给出了他的看法。说到治理国家,他觉得得“抓大放小”,“大”就是阶级斗争这个重点,“小”呢,就是经济建设和保持团结稳定这两方面。说到人事调动,他回应说,除非主席有明确的意思,不然“都不做变动”。

对于那两个问题的答案,叶帅觉得回答得很恰当,从中也能看出华国锋的性格和能力。之后,叶帅曾和熊向晖聊起,说毛主席提拔华国锋,看起来既快幅度又大,但这是“特殊时期,用特殊人才”,显示了主席“慧眼识英才”的本领。叶帅在谈到这事时,直接用“慧眼”来形容,还不止一回这么说。

这次聊天里,叶帅给华国锋出了啥主意呢?他着重说了下民兵这块儿得盯紧了。要想军队指挥得力,命令畅通无阻,绝对不能有多个头儿指挥。

这次见面聊天,让两个人对彼此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两人都挺高兴的。从叶帅这边来说,他之前对毛主席重用华国锋的事儿,心里也算有了个底儿。

华国锋是个啥样的人呢?想了解华国锋,就得说说他的为人。他为人处世相当稳重,做起事来脚踏实地,从不浮夸。对待工作,他特别认真负责,总是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而且,他还特别有决断力,遇到难题从不拖泥带水,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他性格也挺随和,跟大伙相处得很融洽。不管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他总是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别人有困难,他也会热心帮忙,从不吝啬伸出援手。总的来说,华国锋就是那种让人觉得很靠谱、很值得信赖的人。他的稳重、认真、决断和随和,都让人印象深刻。

回头瞅瞅,1976年那阵子,真的是事儿一堆堆的。

刚迈进一月没多久,周总理突然离世的消息就迅速传遍了整个国家。大伙儿对这位共和国头一任总理的离世感到万分伤心,心里头还像压着块大石头一样,沉甸甸的,有个问题挥之不去——这副沉甸甸的担子,究竟会落到谁肩上呢?

在众多让人猜不透的内幕里,毛主席提议让华国锋来当国务院的代理总理。政治局商量了一番,觉得行,过了差不多二十多天,这事儿就正式宣布了。那时候,这个决定让好多人都惊掉了下巴,毕竟华国锋在国务院副总理里头,还有在党内,排名都不咋靠前,就连北京的好些高层干部,之前都没咋听说过他。

到了4月份这一年,华国锋又往上升了一步:他不再是国务院总理的“代理”,还直接成了党中央的头儿——中共中央的第一副主席。这么一连串的大提升,加上他之前并不怎么出名,让好多人都纳闷:华国锋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啊?

华国锋跟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同一年出生的,他原来的名字叫苏铸。在他十七岁的时候,没跟母亲打招呼,就从交城职业学校偷偷跑了出去,加入了牺盟会的抗日游击队,这一走,就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为了方便以后的工作,也为了不让家里人受牵连,苏铸就改名叫了华国锋,意思是要当“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先锋队”的一员,显示出他的决心。

这些经验和年头,显示他并非属于那批最有资历的“老前辈”。

他在政治圈受到大家注意,其实算是挺晚的事儿了——他看起来穿着简单,说话也不溜,但做起事来那是一板一眼,特别靠谱。就是这些特点,让他在毛主席心里有了挺好的评价。

他老家在山西交城,以前在交城、阳曲这些地方做过书记和政委。1949年,他跟着军队一路往南,后来就在湖南扎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毛主席常把自己比作是人民的“服务者”。在毛主席的心中,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的人。他强调,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生活,解决人民的困难。这种思想,与古代“父母官”的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毛主席的表述更加直白,更加贴近人民的心。他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声音。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服务者”,什么是人民心中的好领导。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们也纷纷效仿,努力成为人民的贴心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1951年7月份,华国锋被安排到了湘潭县工作,那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出生地。他挑起了县委书记和人武部政委两副担子,那时候,他刚刚三十岁。

1955年,华国锋因为写了三篇谈论农业合作化的文章,被毛主席给注意到了。后来在一些开会、发言,还有接待的场合里,毛主席觉得他很不错,印象特别深。

华国锋说起往事:1955年7月,他在长沙头一回见到了毛主席。那次,毛主席叫去了四个人,其他三位是省委副书记谭余保,还有省委常委胡继宗和徐启文,而他呢,只是个地委书记。他的任务是给毛主席讲讲洞庭湖区怎么防治血吸虫病的情况。

早先时候,毛主席从老家的亲戚朋友那儿得知,现在湘潭县委书记是个干实事儿的北方人,年纪轻轻的,但办起事来挺靠谱。都说听来的不一定是真的,得亲眼瞧瞧才行,他打算见见这位管着自己老家的“大官”,当面瞅瞅他的能力咋样。

这一年,华国锋34岁了,他投身革命也已经快二十年。见到主席那一刻,他说话不急不躁,条理清晰。主席接连抛出了好几个深入的问题,他一一作答,回答得非常顺畅。汇报结束后,毛主席对这次汇报表示很满意,还提议大家一起照个相留作纪念。

毛主席曾经跟他开过个小玩笑,说:“你倒成了我的上头领导啦!”那时候,毛主席已经过了六十岁大关,而他呢,才仅仅三十四岁。一听这话,本来就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华国锋,这下子更是觉得不好意思了。

事后,毛主席给了他一句评价,夸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多年后,当人们回想起并评价华国锋时,大家都觉得他确实配得上主席给他的好评。在党内意见不合、争论不休的时候,他总是提醒大家,得从团结的大局来考虑问题。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经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确认,里面说华是个“亲切又实在的人”,能在“大风大浪里稳住阵脚”。不过,因为他1969年才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政治圈,所以好多人对他不太熟悉。毛主席曾经对他有过一番更详尽的评价:“大公无私,不笨,稳重但不太爱说漂亮话。”

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新上任的代总理,毛主席在华国锋上任后,特地指示说:“得让全国老百姓都知晓华国锋同志。”

华国锋这人挺实在的,不拐弯抹角。

1955年那会儿,华国锋头一回在国庆大典上看了阅兵仪式。紧接着,到了10月4号,七届六中全会就拉开了帷幕,这也是他首次参加中央的全会会议。

从1957年起,华国锋被调到了省委工作,他先是做了统战部的头儿,后来又升为了副省长。到了省里,他手头的事儿可不少,得经常跟毛主席汇报,这样一来,见到毛主席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打从几年前,毛主席就老爱回湖南老家,因为特别看重统战工作,所以他每次回来,都会抽空见见或者请那些当地熟悉的民主人士吃个饭。那段时间,招待这些民主人士的事儿,都是由华国锋来操办的。

1959年的时候,毛主席因为常和华国锋打交道,发现他这人做事踏实,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所以就推荐他做了湖南省委常委和书记处书记。38岁就当上了省委的领导,这在当时全国来看,都算得上是很年轻有为的了。

1962年10月份,胡耀邦成了湖南省委书记,还兼顾着湘潭地委的头儿,而华国锋呢,他则是湘潭的二把手。胡耀邦刚到湘潭走马上任那会儿,就把十中全会的精神给大伙儿说了说,还特别提了一句:“华国锋这人,实实在在,是个靠谱的老实人。”

要是从1945年开始算起,华国锋在山西交城当了十年的县委书记。这十年时间,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打下了牢靠的基础。不过呢,这也让他在北京上面的圈子里不太出名,就连一些老将,比如叶剑英,也不太了解他。

特殊时期就得找特别能干的人。

叶帅和华国锋之所以能相互理解,背后有两个关键人物帮忙牵线。一个是叶剑英的侄子叶选基,另一个就是熊向晖,他可是被毛主席夸过“一个人能当好几个师的用处”的大人物。

熊向晖,他本名叫熊汇荃,是从清华大学中文系出来的。入党后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任务,去了国民革命军的胡宗南部队。在那里,他就像是一颗不起眼但特别关键的“暗棋”,默默发挥着作用。

他当胡宗南的机要秘书那会儿,多次靠情报工作帮了延安大忙,被大家叫做情报界的“头号英雄”。他特别机灵、勇敢,国民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没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毛主席夸他,说他的作用能抵得上好几个师,这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1976年那会儿,熊向晖留意到了一些小细节,慢慢对华国锋这个人有了自己的看法。他私下里跟叶选基聊过这事儿,叶选基也挺上心,把熊向晖的想法记下来了。到了6月份头上,叶选基拉着刘诗昆一块去找熊向晖唠唠。叶选基说,现在华国锋是中共中央的第一副主席,还兼着国务院总理,可叶帅老是在家歇着“也不是个事儿”。他们合计了一下,想让熊向晖给叶帅提个醒,去跟华国锋见个面。

叶和华之间那简短的对话,其实是之前好多事情的结果。虽说聊天没聊多久,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对方的态度了。为了不那么显眼,之后他们再聊天,叶帅总是让司机开车带他到华国锋在史家胡同的家,而且经常是从运煤的那个后门悄悄进去。

1976年快11月时,叶剑英特意把熊向晖请到西山,俩人好好聊了聊。叶帅说现在的情况是“大局基本稳了”,意思是时候从大乱走向大治了。说到当时的国家主席华国锋,叶帅还是赞不绝口,夸他为人谦虚、做事稳重、待人诚恳,而且民主作风好,是个当领袖的料。华国锋能在那么艰难的时候挑大梁,全靠毛主席当年“慧眼识人才”。

原文示例:健康饮食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我们可以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此外,健康饮食还能帮助我们预防各种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吃得健康对身体真的很重要。就是得把各种食物都搭配好,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养分,正常运转。而且,吃得健康还能防病,让咱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1976年,熊向晖暗中搭桥,让华国锋和叶剑英携手合作;到了2008年10月,这事儿在《炎黄春秋》上被提了出来。

1976年,有叶剑英的重要时刻;到了2008年3月31日,这事儿又被青岛新闻网提及了。

毛泽东为啥挑中华国锋来接班毛泽东为啥要选定华国锋来接他的班呢?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在那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得从一堆人里头,挑出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来继续带领大家往前走。为啥他就看中了华国锋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华国锋他有自己的本事,工作也干得不错,这些都可能是毛泽东选他的原因。而且,华国锋为人处世也挺稳重,毛泽东可能觉得他能担起这个重任。总的来说,毛泽东选择华国锋接班,肯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得找个靠谱的人才行。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