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是我国煤矿领域的重要战略,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的全国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各位代表就经验交流和建设方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以下是对这次会议内容的详细解读和展望:
1. 露天矿智能化的优势
与井工矿相比,露天矿具有资源赋存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工艺流程简单、工作场景相对简单等优势。这使得露天矿成为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理想场景之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煤平朔集团等已经在露天矿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例如,国家能源集团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实现了卡车的无安全员常态化运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通过PHM预测性维护、AI机器视觉平台等技术改变了传统运维方式。中煤平朔集团在边坡监测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全天24小时实时监测与自动预警。
在山西,已建成48处智能化煤矿,其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更是建成了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助学习、动态预测、协同管控功能的完整智能系统。
2. 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作用
在这些成果中,无人驾驶技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环。实现智能化无人驾驶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矿山安全保障能力,还能有效解决驾驶员招工难、流动性大的问题。由于露天矿山属于封闭道路,相比公共道路交通,具有设施障碍少、复杂程度低、车速流动慢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实现无人驾驶。
国家能源集团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有12处露天煤矿300台卡车具备无人驾驶功能,累计运行34万车次,运输里程170万公里,运输方量2211万立方米,平均运行效率达有人驾驶的81.5%,最高可达96%。这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提升了运输效率。
3. 智能化建设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露天矿智能化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会议中有关负责同志指出,尚未建立系统性的矿山无人驾驶技术体系,产品和服务无法标准化。算力不足问题仍然突出,对一些突发情况的计算和决策处理对算力需求高,导致车辆运行速度偏低。系统智能化方面,多数露天矿山的智能化还以单个子系统智能化为主,系统之间的智能决策和联动控制有待加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在会上提出了三方面建议。首先,要研发构建露天矿智能化系统技术体系,实现全系统、全流程和全时域的智能化感控和运维保障。其次,要推广应用智能无人化采剥运,解决用人问题。最后,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装备可靠性、缩短装载周期、提高卡车运输速度,全面提升无人运输效率。
4. 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负责同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向和政策支持。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穿爆、无人化智能采剥运、智能灾害预警、辅助系统智能化。要攻关难题,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智能装备研发。此外,要加快信息化联网,推动各类数据应联尽联,提高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制修订相关标准规范,为智能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5. 总结
总的来说,露天矿智能化建设为保障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和环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