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来,东汉朝廷的威信就日益降低,地方军阀纷纷割据。
188年刘焉建议“废史立牧”后,各州牧更是大权独揽。
到192年5月董卓被诛杀时,各路诸侯连样子都不装了,经年互相攻伐,谁抢到的地盘就算谁的。
这可苦了百姓。
战争频繁,他们无力自保,要么祈祷接管的诸侯是个好人,要么就只能四方逃难。
在烽火连天的大三国乱世里,却有两个英雄,不借助官府,居然全凭一己之力,在一段时间内,保得家乡父老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堪称奇人。
这两位奇人,就是田畴和许褚。

一、曾经的所谓净土
在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形成之前,天下十三州几乎没有安宁之地,要么是诸侯互伐,要么是盗匪横行。
非要给难民们找地方逃难的话,勉强也曾经有过几处:
1、188年刘虞治下的幽州。
刘虞凭借其超高的德行和声望,数年间居然把边扰不断的幽州治理得有声有色,很多人都跑来定居。
可惜193年刘虞被公孙瓒杀了,幽州重陷战乱之中。
2、189年公孙度治下的辽东。
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后,非常强势,对内打击豪强,对外压制高句丽和乌丸,公孙氏称雄辽东,表面上对曹魏称臣。238年公孙渊造反,被司马懿平定。
相对来说,辽东算得当时中原避难的一个理想去处。
3、190年刘表治下的荆州。
刘表的荆州,是当时难民首选之地。
因为刘表不仅宽政,实力还很强,别人轻易不敢动他。
不过,到208年曹操征讨刘表后,荆州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成为三国最主要的乱斗场之一。

4、191年后,张鲁治下的汉中。
张鲁虽然用他的“五斗米道”强收粮食,但好歹能给大伙留口饭吃,其执政也相对宽松,所以有不少人往汉中跑。
215年张鲁被曹操消灭后,汉中成了曹刘两军经常接火之地,就不太平了。
5、其他的地方,还有193年陶谦治下的徐州,以及194年刘繇治下的扬州,也是难民们曾经群起打卡之地。
不过,这俩货能力太菜,守不住太平局面,很快就招来战祸了。

二、田畴建立的山中王国
田畴文武双全,却不愿做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
193年,24岁的田畴因为哭祭曾经礼遇过他的刘虞,被公孙瓒捉住,准备杀了他。
不过,当时有人劝说公孙瓒,杀了田畴就等于得罪了燕赵一带所有的士人,田畴因此得以释放。
此时,他做了一件惊人的事情:
领着几百个仰慕他名声的宗亲和老乡,跑到河北徐无山中一块极其偏远和险峻的地方,定居下来。几年后,来定居的人居然发展到了5000余户!史载:
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馀家。
更牛的是,田畴还制订法律、礼仪,兴办学校,人人路不拾遗,俨然一个小小的卫星王国。
任凭外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田畴的徐无山却一直鸡犬相闻,甚至还和各方势力礼尚往来。
田畴以他的声名,为徐无山划出了一道孙悟空那样的护身圈,好像三国时期的一个平行世界。
直到207年,田畴答应为北征乌桓的曹操做向导,他的山中小国才结束。
此后,那些山中的居民跟着田畴,移居到了邺城。

三、硬生生打出一片天的许褚
小说和史书中描写的许褚出入不大,一个词形容:超级猛将。史载: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许褚年轻时,也曾凭一己之力保护家乡,后来在与马超打架时得了个外号“虎痴”,意思是和老虎一样勇猛,但脑筋不够用。
论治理水平,许褚当然不如田畴,但他曾经守护过的家乡豫州,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田畴。
豫州在当时,既是黄巾余党肆虐的重灾区,更是袁绍、袁术、曹操、吕布、孙坚父子、陶谦、刘备等诸侯争食的密集地带。
许褚聚集了一帮小伙子,以及老家谯县的宗族子弟几千人,自己修筑防御工事,随时迎击来犯之敌,这些人当中还有一批会耍剑的侠客。
有一次,1万多名盗匪来犯,许褚组织的自卫队渐渐招架不住。
许褚让大家搬来一些跟澡盆一般大小的石头,当敌军靠近时,许褚突然蹦出来,威风凛凛地举起这些石头就砸了过去,把贼人都吓坏了,只好暂且退却。
没几天,许褚这边的粮食吃光了,这个看似虎头虎脑的大汉,居然用了个诈降计,说用牛来和贼军换大米吃。
结果,粮食到手后,那些牛因为认路,都纷纷调头往许褚这边跑。
于是,贼兵拿着刀枪来追赶牛,把牛吓得四散奔逃。
这时,许褚又威风凛凛地蹦了出来,抓住一头惊牛的尾巴,就这么硬拖了一百多步!
这下子真是力压全场,贼军吓得赶紧调头就跑,许褚的乡亲父老得以保全。
此战后,只要许褚在,当时汝南、陈县、梁县、淮南一带的各方势力,没有敢来找事的。
直到196年,许褚认定曹操是个明主,才解散了自卫队,带着他手下那帮侠客,一块儿投靠了曹操,成了近卫。

田畴和许褚,立意虽不同,但殊途同归。
他们把别人的事,都当成了自己的事。
在他人对自己极度信任时,田畴和许褚只是用尽所有的力气,来予以回报。
他们的勇于担当,如同拂过的一股清风,花间跳跃的蝴蝶,让人知晓乱世中尚存美好。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多疑的曹操,始终让许褚贴身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