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首先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其次是经济增长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无论是基础还是高等教育,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高等教育层面,高等院校数量持续增加,众多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培育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
到了2023年,我们对1,158万名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感到惊讶,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增至1,179万,同比上升了21万。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位的价值也日渐减少。如今,大学文凭已经不再能保证年轻人的职业安全,要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除了提升学历外,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加倍努力。
如果不加强自我提升,毕业生将面临高失业率的严峻现实,特别是以下四类大学生,更应警惕未来的职业道路。
第1类:在大学期间只求混日子的学生
现在的就业环境与21世纪初相比,已经天差地别。那时,年轻人只要进入大学,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几乎没有太大忧虑。
但现在,大学仅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学生们必须努力学习,紧跟教师的指导。
有些学生虽然高中成绩不错,但一旦步入大学,便开始放纵自己,大量时间花在玩乐和旁逸斜出上,学业成绩勉强及格。
毕业之际,他们惊觉自己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大学期间未曾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不足,缺乏亮点,自然难以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2类:没有长期职业规划的学生
学生们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不仅要考虑成绩和排名,还应结合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这需要有远见的规划。
工作对于人生极为重要,它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为了未来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和职业满意度,必须做好长远规划。
一些学生虽有目标,但目光短浅,缺乏长期规划,导致毕业后感到迷茫和无措。
第3类: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
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与过去不同,随着学历高的毕业生增多,各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也提高,这不仅仅体现在学历,更在于实践能力。
一些学生尽管在大学期间勤奋学习,但仅限于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与理想职业失之交臂。
这些学生的境况令人惋惜,他们在大学期间也是付出了汗水和努力,本应得到相应的回报,但现实是残酷的,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建议在校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将来积累宝贵经验。
第4类:对自身定位不清的学生
最后一类学生最容易引起反感,他们对自身能力缺乏清晰认识,能力平平却幻想着高收入的职业,既赚不到大钱,对小钱又不屑一顾,这类学生一旦毕业,很可能面临失业,甚至变成依赖父母的“啃老族”。
如果他们出身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成为“啃老族”或许尚可接受,但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而又不注重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却还好高骛远,这样的学生想要找到好工作简直是奇迹。
结论
随着#万圣节奇趣派对#毕业的临近,相信部分毕业生已与雇主签订合同,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然而,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应届生至今仍难寻合适的工作,毕竟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但不必沮丧,只要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差,就不必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保持清晰的自我定位,调整心态,认真寻找,总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