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路,乐在其中;生活点滴,珍惜每刻。
我是黄小萝,两娃妈妈,高校教师,爱好文学,点击右边“关注”,每天给您分享美文。
“心安则身安”
高中学数学,看老师画正弦曲线,人生何尝不像正弦曲线,有低谷有高潮?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这一生,养心才是最为重要的行囊,因为它让我们有能力抵御风雨,更让我们愈加坚强。
一、静水深流,养心之道宋代大儒朱熹曾说:“心静则神远,智深则行稳”。
演员陈道明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他却始终非常谦逊。年轻时候的他也曾恃才傲物,后来遇到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师,他才顿悟:真正的高人从来不是心浮气躁、趾高气扬,而是踏实努力、行稳致远。从此,他减少了无效社交,不再喜欢热闹与喧嚣,而是更喜欢独处,专注于阅读和思考。这正是在养心。
陈道明60岁的时候,写下“心安则身安”。花甲之年的他通过静心养性,不断在演艺事业上突破自我,达到了新的高度。
养心,其实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正的养心,是能在嘈杂中觅得一片宁静,能在浮躁中固守一份淡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画家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就是坚韧不拔的典范。其实郑板桥画竹,也是在激励自己。他一生仕途不顺,历经磨难,但是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他观察竹子,学习其百折不挠、向下扎根的精神,并将这份坚韧融入书画创作之中,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养心,也是如此。养心需要我们学习竹子,无论风吹雨打,都要深深扎根于土壤,不断吸收养分,奋力成长。即使在人生低谷,我们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视为挫折为垫脚石,不断提升自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心烦意乱时,看会书或者走出去才是最好的排遣。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对读书人的赞美,更是养心的好方法。读书,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还可以提升智慧、滋养心田。有时候,敏思苦想解决不了的问题,书上总会给我们答案。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静态的养心,那行走,则是一种动态的养心。每一次的行走,都是重新审视外界的人与事的好时机,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生命的重生。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最近总是抑郁焦虑,不妨试试养养心。
看看书,在阅读中增智;走走路,在行走中怡情。当你重拾宁静而坚韧的心,一切都会好起来。[比心]
喜欢就点个赞吧,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