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潮下的坚守:一个货拉拉师傅的创业故事

江右人 2025-02-19 16:31:04

上周末搬家,东西有点多,便打算叫辆货拉拉,跑一趟搞定完事。

很多事情动手做了才知道。比如搬家,不搬家压根就不知道平日会积攒那么多有用没用的东西。收拾完,发现东西远超预期的多,于是只得取消原定的中型面包车,换成空间更大的依维柯。

订单刚下完,货车师傅就电话过来说,车有点大,下不了地库。没辙,还得换成中型面包车。这一来二去就有幸认识了张师傅。

说有幸可不是谦辞,因为他这车比一般的中型面包车要长半米,刚好能装下更多东西。一通折腾倒也没白费,还真是缘分。

张师傅人高马大,一头半秃的头发配上略显年轻的外貌,显得格外违和,却又让人印象深刻。搬东西上车时,我们闲聊了起来。得知他比我小两岁,是福建人,早年来广州打拼。开朗的性格,加上又是同龄人,让我们在行程中聊得十分投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张师傅也不例外。大专毕业后,他先是在工厂干了5年。受家里影响,他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离开工厂后,他和朋友合伙开家了一家酸菜鱼连锁店,投入了40多万,店址就在自己小区正门斜对面。上下两层共120平米的店面,每月租金一万五。

刚开业那会儿,疫情刚开始,人们还有些消费能力,娱乐消费尚未降级。开业的第一年,每月营业额能达到15万,刨去成本,每月净赚5万左右,两人平分。

这样的业绩,张师傅并不意外。毕竟小区周围有近5万居民,附近还有京东公司近2000人的办公楼。开业后的一年多,京东的员工一下班,店里常常座无虚席。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先是京东公司自己开了食堂,员工外出就餐的人数锐减,张师傅的餐饮店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客源,月度营业额开始下滑。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结束后,消费市场并未如预期般复苏,反而在2023年出现了大面积的萧条和萎缩。张师傅发现,无论是餐饮还是日常娱乐消费,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到了2023年年中,店里的月营业额已经从最初的15万下降到10万左右,逼近成本线。此后,客流仍在持续下降。最终,在勉力支撑了近一年后,张师傅不得不黯然关门。

尽管这次创业不算成功,但张师傅还是赚了一些小钱,并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在讲述这段经历时,他的语气中既有遗憾,又带着一丝得意。

生意无法继续,但生活还得继续。经过一番思考,张师傅选择了加入货拉拉。入行后,他再次感受到了经济的寒意。同行告诉他,这几年货拉拉的生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经济不景气,许多人找工作困难,搬家和运输的需求大幅减少。和网约车司机一样,货拉拉司机的日子也不好过,相比前几年,如今的处境艰难了许多。

好在张师傅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也没有在广州买房,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不大。1989年的他,如今女儿已经上初一。对于孩子的成绩,张师傅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告诉女儿,学习尽力就好。他和妻子也没有在学习上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只希望女儿能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得更好。多年的社会经验让他明白,一个人的品性和为人处世能力,很多时候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行车路上的半个多小时,和张师傅东拉西扯地聊了很多,回头想想还挺有意思。

这或许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普通人的职业经历,真实而有趣。只有通过倾听和观察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我们才能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认清现实,热爱生活,这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