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滕王阁序》,用40个成语37个典故,内藏不为人知的故事

心言聊历史 2025-02-20 04:16:19

《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全文不加标点,字字珠玑,全篇对偶,情景相映。整篇文章773个字,用了40个成语,涉及到37个典故,然而它却不是这篇文章最厉害的地方,文章最厉害的只有四个字:即兴而作。

《滕王阁序》的作者叫王勃,生于唐朝。王家是诗书礼乐之府,有足够的底蕴积累来培养王勃。

六岁时的王勃就能行文流畅,巧妙构思,在撰写了《指瑕》十卷后,被当地人称为“神童”。待到年方十岁,早已饱览六经,一篇《乾元殿颂》,被唐高宗称为“奇才”,于是有了初唐四杰之首的威名。

然而,“一朝不谙世事,一世吃尽苦头”,这个故事记载于清朝章藻功的《思绮堂文集》里。

《思绮堂文集》

公元675年的九月,25岁的王勃经历了仕途和人生的双重打击之后,一路南下。他要远赴千里之外的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去探望因自己私藏罪犯而受到牵连被贬放的老父亲。

当他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的时候,滕王阁刚好重修竣工,为了庆祝,当地的地方官阎都督遂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

可是,这个阎都督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心中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他其实想借着这个幌子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在一众江西名流的面前大显身手,晓以诗文,为他增加一点声望。

因为古代修筑亭台楼阁都会在竣工后找一些名人来写一个记文,就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丰乐亭记》一样。

宴会那天,吴子章事先就写好了一篇关于滕王阁的小作文,准备在宴会高潮时隆重出场。他想着那个场面都觉得光彩,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料到,王勃会跑来凑热闹。

王勃依然还是那个王勃,他不懂人际关系,也不会看人眼色,是真正的率性青年。

酒过三巡后,阎都督正了正自己的身子,端起酒杯在桌上敲了几下,说道:“大家喝得也差不多了,今天的竣工典礼热闹是有了,就差一篇记文了,我找了一个人现场为滕王阁来写一篇,让大家都感受一下诗情绕新楼的美妙,怎么样?”

阎都督如此一说,众人自然随声附和,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一个人站起来露脸。

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环顾了一下四周,清了清嗓子,正要站起来的时候,旁边的王勃却先举了手:“要不我来试试。”

全场一下子鸦雀无声,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谁都不认识啊。阎都督板起脸,心里有了气,但碍于面子也不好发作。他顺眼看过去,原来是个愣头青,想必也是文采平平,肯定胜不了事先准备过的吴子章,到时候现场一比试,反而显得更加真实。想到这里,阎都督立刻又露出笑脸说:“那你就先写吧。”

这一场气氛转变,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唯独王勃没有感觉,他提笔就先写了八个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阎都督一看这八个字,完全不生气了,反而大笑了起来,心里想着:“就这水平,平淡无奇,还要来炫?”于是,更对自己的女婿有了十足的把握,便找了个借口要回去换一件衣服,再春风得意地回来。结果,就在他走了的这个空档里,王勃竟文思泉涌地写了起来: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王勃越写越快,在场的人眼睛越瞪越大,当他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全场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然后,王勃话锋一转:

“嗟呼,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这一声声叹息,全是历史上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苦闷。王勃,在叹自己的固执,也在叹人生的无奈,他叹出了众人的内心,所有人都惊呆了!

然而,《滕王阁序》的点睛之笔却还在它的最后一句。

这个故事版本说,吴子章是一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人,王勃一边写,他就在旁边一边记,王勃快写完的时候,他也差不多记完了。所以还没等王勃写完,吴子章便大声喊道:“我要揭发,他的这篇文章是抄袭的旧文,你们如果不信,我现在就把它全部背出来。”

只见吴子章捋了捋衣襟,大声背起了《滕王阁序》,从头到尾,利落流畅,一字不落地背到了王勃写的地方。

王勃静静地听完,眼睛都没有抬,只轻蔑地一笑,说:“你行,那你来,我空一个字。”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王勃放下笔,对吴子章说:“你来把它填上。”说完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王勃一走,众人傻眼了。

阎都督虽说生气,但文章绝对是一篇绝好的文章,怎能让它少一个字呢?于是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去追王勃,最终把王勃追上了。

看着追来的阎府人,王勃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幽默地说:“我给你变一个字,把你的手伸出来,我把这个字放在你的手心,你给它握紧了,千万不要松开,回去后一定要当着阎都督的面打开。”

阎府的随从果然握紧拳头,单手骑马飞奔回滕王阁,来到阎都督跟前,当着他的面把手打开。

众人唏嘘,随从的那只手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这时,害怕被罚的随从不停地喊冤,哪知阎都督却并没有发作,而是思忖一会儿拍手大叫起来:“妙呀!”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一个“空”字,把时光飞逝、人事变迁全部收入其中,阎都督大笑,他输得心服口服。

自从离开了滕王阁,王勃便继续赶他的路,最终他顺利到达了交趾,见到了自己的老父亲。父子俩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王勃便要踏上归途了,临走时,父子约定,不久后故乡再见,可谁也没有想到,此次一别,竟是永别。

王勃在返家途中,船行至南海,被一个大浪打翻了,船上的人都掉进了海里,王勃也不幸溺亡。27岁的他,生命戛然而止,实在是令人心酸,叫人意难平。

王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7年,可他从入仕到出仕,从著书到立传,一样都没有落下。我们一边惋惜着天妒英才,一边也羡慕着他活得淋漓尽致,他留给后世的永远是他最美好的样子。

所以,王勃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叫做“惊鸿一瞥,刹那永恒。”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6 阅读:407
评论列表
  • 2025-02-20 17:28

    “滕序“一文败在两个地方,1)用典太多,文思不流畅2)文末把自己胡扯一通,败坏行文整体气势